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果寨村,坐落在县城西面,全村所辖面积9.6平方公里,是镇宁县实施并村政策前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寨。全村共有十五个村民小组,727户3013人,居住着汉族、黎族、苗族、布依族等十多个民族。
果寨村春节期间文艺汇演
广阔的面积,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民族构成,使果寨村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获得了2015至2017年度间“全省文明村”的称号。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果寨村经济、文化建设同轨并行,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的同时,果寨村不仅是让村民们鼓起了腰间的荷包,更在乡风文明、精神文明上大下功夫,让村民们在思想上向前稳步迈进,助力全村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果寨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功晋级为“全国文明村”。
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整治河岸卫生
能有此成就,源于果寨村干群一心的共同努力。在村支两委的积极推动下,果寨村迅速落实了各项村规政策,群众积极自发参与,并且从中获益,长久以往,文明乡风就彻底凝聚下来,成为果寨村内生的品质特点。
12月初,冬来秋往,寒意渐浓。在果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虎诚的组织下,10多名干部和村民集结在一起,翻山越岭,制造防火隔离带。
“现在很多村民一听到村里要做什么工作,都积极得很,尤其是村干部带头的情况下,大家都会非常主动地参与进来,像我们每年要进行两三次防火隔离带的制作和维护,只要村干部说一声,村民们马上就来了,其他所有工作也同样如此,因为村民们信任你,觉得你靠谱,认同你是在干实事。”张虎诚说,不管开展任何工作,村干部都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果寨村时刻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不松懈。
为了更进一步发挥组织和干部的带头作用,果寨村还设立了5个包组干部,一名村委监察员,作为村民们的发声代表。村民们有想法,有需求,都会向这些干部反馈,这些干部也会不定时的下去走访,和村民们加强沟通了解。更不用说,在村里有工作、任务的时候,干部们会率先带头,引导村民共同出力,高效高质完成各项工作。
村干部召开群众大会,传达文明建设思想
在村干部的影响下,果寨村的村民们充分发挥内生动力,自发组织了数个志愿队伍,积极投身村庄各方面建设。“现在村里抓卫生建设、抓治安建设、抓乡风建设,工作很多,由我们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互相监督,互相管理,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果寨村六组村民叶立龙说,他自己就是某一村民志愿队的队长,平日负责开展各项卫生评比活动、矛盾调解等工作,像他们这样的志愿队还有很多,都是村民自发成立,由村干部引导,迅速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
如今,果寨村建立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干部引导,充分发挥村民作用,进一步做好辖区治安、宣传教育以及矛盾纠纷处理工作等。对于防火防盗,村里不仅组织得有治安队会例行进行村寨巡逻,村民们也自发成立志愿队,提醒村民锁好车辆,关好门窗、注重防火防盗,确保辖区零盗窃零火灾事故和辖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一些风俗习惯,果寨村直接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要求村民不得参与迷信活动及不法组织,不得涉嫌违法犯罪的规定,鼓励群众发现有违法现象及时向村委会报告,并提倡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
组织引领,干部带头,村民参与,这是果寨村建设文明环境的一项重要法宝。除此之外,在卫生环境方面,果寨村也下了大力功夫,绝不含糊。
“我们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把环境整治纳入了规划范围之内,加大了对违章搭建、违法建设的拆除力度。及时成立了保洁领导组,聘请了保洁员8名,定期对全村的垃圾池和道路两边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对路面进行保洁,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张虎诚说。
果寨村春节期间文艺汇演
果寨村六组村民易红,不仅是卫生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同样也是卫生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对她来说,这几年环境变化带给她的体验最为深刻。
“农村嘛,长期养猪养马,整到到处都不干净,臭烘烘的。后来村干部下来做工作,让我们理解到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我们村民自己也很渴望人居环境干净舒适,所以村干部一带头,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进来,出钱出力,我就是当初被聘请的保洁员,一干都是好几年了,现在你看我们周边的环境,干净太多了。”易红自豪地说。
村居整洁,环境靓丽,这是果寨村身上一张鲜艳的标签,除此之外,提到产业发展,果寨村更有其他响亮的招牌。
在果寨村,有500亩以上坝区一处,其中主要种植有水稻、小黄姜。得益于肥厚的土壤,果寨村的水稻品质好,产量高,亩产能够达到1400多斤,而小黄姜每年也能够产出200多万斤,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如此高的产量,保障销路更是关键。因此,村里打造了网页工程、微信群建设等电子化信息平台,向发布农业信息以供农民进行种养殖指导及销售参考。
村大学生志愿队疫情期间自发开展相关工作
“我也算是个种姜大户嘛,每年几乎都种五六十亩姜,产量高了,销售这块我一旦遇到滞销的情况,马上查阅村里的平台信息,哪里的市场好,哪些老板在收,一目了然,方便的很。”果寨村十四组的村民程龙说。
产业兴旺让村民们致富增收,如今的果寨村,村民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心情美了,生活自然过得越发滋润。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村,果寨村平日里有很多文艺习俗,娱乐活动,开展文明建设以来,村支两委积极统筹规划,将各种文娱活动,民族风俗整合起来,建立了每年初二到初八的文化大汇演活动,活动期间,每天都有上千人参与,热闹非凡。
“以前我们的活动很杂,最主要的是地戏,现在村委把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在每年的初二到初八开展大汇演,不仅有唱跳表演,还有体育比赛、知识竞答等,村干部们把国家的政策、农业知识结合在活动里,寓教于乐,大家喜欢得不得了!”果寨村十组村民周天龙说,他是村里地戏队的队长,以前各种活动规模小,分布散,如今有组织有规模地集中开展,村里的文化氛围一下子成长许多。
果寨村远景
如今的红岩村,村寨环境整洁干净,村民生活富裕多姿,文化活动精彩多样,在每处角落彰显着文明乡韵。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打造出富裕、文明的和谐美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