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村:生姜喜丰收 农民笑开颜

2020-12-22 22:06:2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近日,旧州镇海马村的生姜种植基地上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姜农们正忙着拔姜、抖土、理姜,100余亩生姜喜获丰收,村民们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正在采摘生姜.jpg

村民们正在采摘生姜

  “看着村民们脸上丰收的笑容,我很欣慰,回想过往种植传统农业的日子,一年一亩也就是几百块钱的收成,想致富难啊。现在种植生姜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无法比的。”55岁的海马村村民张富友笑着说,今年100亩生姜喜获大丰收,彻底改变了海马人的传统种植观念,明年有望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发展实际种植,一起致富奔小康。

  海马村,距旧州镇区约5公里,地处邢江河中游,全村行政面积约13000亩,耕地面积2100亩,全村共5个组710户3320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大米和传统蔬菜为主,村民们收入并不高。2014年,村里掀起了打工潮,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土地也基本撂了荒,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靠种植土地也基本只能维持生计。改变是始于2018年的一场土地革命,在旧州政府大力支持下,海马村村里了村级合作社,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们的努力下,流转了大部分撂荒的土地,发展辣椒、生姜、青菜等高效农作物轮替种植,不仅使村里的大部分撂荒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还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村民们正在采摘生姜2.jpg

村民们正在采摘生姜

  “以前这片土地都是荒坡,我们村的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起来呢?”村支书李波告诉记者,当时就组织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大家就提出了到外观看、学习的意见,经过申请,村干部们组织村民到平坝二官村去参观学习,在学习回来后,很多村民都很高兴,表示受益匪浅。

  通过组织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又结合本地实际、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了种植生姜。但是要打破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并非易事,村两委决定先发展几位种植大户来种植,等种植出些成绩后,在大面积推广就顺理成章了。

地窖里面的生姜.jpg

地窖里面的生姜

  “我在合作社做管理员,学到了一些种植方法,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加上到平坝参观学习后有了成功的种植经验,种植出来生姜应该可以。”张富友说,2019年他试种了30多亩生姜,在他的精心管护下,第一年生姜即获丰收,平均亩产达9千多斤,且个大皮薄、丝少肉细,品质较高,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洽谈,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了部分村民家门口就业务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

  50岁的王兰英孩子外出务工,家里撂荒的土地流转出去种植生姜,自己就到基地务工,一个月也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自己也种不完那么多地,就流转出去了,闲暇之余到基地务工一天也能拿到100多块钱,生活更精彩了。”王兰英说,在张富友成功种植,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不少村民也跑来学习,咨询怎么种植,怎么卖……,很多村民纷纷跟着种植起来。

张富友在姜窖前准备装姜.jpg

张富友在姜窖前准备装姜

  “今年海马村的生姜种植发展到了100多亩,每亩平均产8000多斤生姜,产量到达40余万斤,产值高达200多万元。主要销售往贵阳、广州、上海、湖南等地,同时,该村还建成了姜窖,用于储存生姜。如果遇到生姜价钱不好的时候没救把生姜留下来,待到价位合适时再出售。”驻村第一书记喻磊介绍到,现在的海马村还发展种植了折耳根400余亩、青菜100余亩、辣椒400余亩、大葱100余亩,全村农业产值到达138万余元,早已经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发展起了高效农业,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动员村民流转土地,扩大生姜种植面积,并将探索开展生姜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将生姜发展成为该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 文/图)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