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岗乌镇:以“四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2020-12-23 09:21:0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摆脱边远的“标签”,摘下贫困的“帽子”。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结合地域优势,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举全镇之力“摸底数、谋产业、搞搬迁、夯基础、促脱贫”,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四场硬仗”,用实际行动战贫斗穷。

  为使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岗乌镇党委政府提前谋划,前行一步,夯实“四化”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全镇高质量发展。

数十万块光伏板延铺在大山之间,不断聚光成能。

数十万块光伏板延铺在大山之间,不断聚光成能。

  光伏产业为核心 打造新型工业化

  岗乌镇的巍巍群山中,怪石嶙峋,荒坡漫漫,极其严重的石漠化如同“顽疾”,“吸吮”着大自然的绿色,留下深灰的底色,让山荒芜,让人贫穷。

  光伏产业的引进,让荒山与工业挂上钩,不仅治好了荒坡石山难以发展的“病症”,在强日照的优势下,数十万块光伏板延铺在大山之间,不断聚光成能,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电灯,也点亮了深山群众的小康路。

  “每个光伏项目就是一个规上企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强劲动力,还为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党委书记陈兵说道。

  2019年7月,岗乌镇成功落地三个光伏项目,分别为岗乌纳卜林业光伏电站(中广核)项目,华能贵州关岭岗乌陇古光伏建设项目,岗乌卓阳农业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卓阳光伏项目和中广核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排名全省前列。

  此3个项目占地达1万余亩,覆盖该镇7个村。每年土地流转费用280余万元,后续维护费用每年达300万元,由镇平台公司组织实施。项目带动当地农户务工1万余人次,发放务工费用1200万元。

  据了解,岗乌镇光伏产业二期工程为关岭自治县光照水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包括电池阵列区、进站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升压站等占地,约9200亩,拟装机规模为300MW。

  陈兵说:“光伏电站建设在石山之上,不仅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壮大当地的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带来务工收入,还能通过‘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的方式,形成‘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发展趋势。”

  因地制宜长效发展,岗乌镇将光伏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首选产业,作为石漠化治理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产业带动群众就业,老百姓喜笑颜开。

产业带动群众就业,老百姓喜笑颜开。

  因地制宜求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

  岗乌镇把花椒产业作为石漠化治理和全镇主要种植农业产业来推进。自今年2月以来,完成花椒种植2万余亩,发放务工工资260余万元,后续每年管护将带动当地百姓务工增收430余万元;产业发展产生效益后实施采用“532”利益联结模式,让村集体、村级合作社和农户都能参与,都能受益。

  待花椒产业进入盛产期,亩产值预计可达5000元,目前该镇种植的花椒年产值达1亿余元,这不仅符合全县三年10万亩花椒产业振兴规划部署,还能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助农增收致富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良好效果。

  在该镇谷目村,昔日荒山换了新颜,郁郁葱葱的果树满布山间。“原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面务工,导致70%的坡耕地丢荒多年,看着大片大片的荒山荒坡,大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谷目村村支书龙玉恒说道。

老农夫公司负责人袁启猛正在查看精品水果的长

老农夫公司负责人袁启猛正在查看精品水果的长

  2016年10月,该村成功引进贵州老农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依托公司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与市场渠道,抱团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以打造多品种水果生态采摘园为发展方向,以千亩三红柚为主,搭配种植白桃、冬桃、枇杷、杨梅等多种水果。

  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村里的经果林基地一年比一年有看头。“今年初产的白桃、冬桃亩产达2000斤;明年千余亩的三红柚也将上市,届时将建设包装车间,还能为村里提供部分稳定的就业岗位。”在该村经果林种植基地,老农夫公司负责人袁启猛眼中满怀憧憬。

  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群众带来了大量的务工岗位,该村经果林基地每年能够带动8000多人次的就业务工,发放务工费用近百万元,并且随着精品水果的上市和包装车间的建成,所提供的岗位将越来越多,群众的收益也将越来越大。

招商落地在岗乌镇的高老庄农业生猪养殖基地

招商落地在岗乌镇的高老庄农业生猪养殖基地

岗乌镇包包村关岭牛养殖场

岗乌镇包包村关岭牛养殖场

  除此之外,2019年关岭引进贵州高老庄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项目落地岗乌,总投资为2.5亿元,总建筑面积达350亩。项目建成后繁育母猪可达8000头,商品猪存栏量达8万头以上,年生猪出栏量达16万头以上;同时,岗乌镇积极响应“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大力推行养殖小区建设,让求发展却无资金的群众有圈养牛,展业增收。

岗乌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新修大道

岗乌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新修大道

  招商引资聚“活水” 打造新型城镇化

  作为关岭最为边远的乡镇之一,岗乌镇用“两手举措”大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手“扶老”,进行城镇化改革,合理规划老街旧巷;一手“壮少”,奋力向外招商引资,借力发展,科学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城镇。

  “在边远乡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填补我镇城市建设的真空。这个目标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原先不合理的城镇规划‘疏通’,以人为本地推进新镇打造和老镇改造,形成新与旧的循序递进,才能打开‘城镇能发展、百姓能安居’的良好局面。”岗乌镇镇长叶雷说道。

  没有条件发展,就创造条件发展。岗乌镇成立专业小组,做好设计规划,在2019年成功引进贵州益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责投资建设,镇党委政府负责政策支持、项目监督和服务保障。

  不用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便建起了一座新城镇。占地160亩、总投资3800万元,项目新建镇汽车站、农贸市场、养老院、药材交易中心、卫生院、银行、休闲广场、山体公园、加油站等配套设施。

  “政府有支持,群众有需求,消费有条件,这便是我公司到岗乌镇投资的主要原因。”贵州益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负责人曾涛说,公司新建两条大道,连通岗乌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幼儿园以及周边村寨,将新城镇作为全镇核心区域来建设,全力做好项目亮化、绿化、道路、水电网及地下管网等基础工程,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商业发展。

  引“凤”来栖,共筑新城。岗乌镇招商引资聚“活水”,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打造贴合自身优势的特色小城镇。

岗乌上甲乡村旅游点 □邱高顺 摄

岗乌上甲乡村旅游点 邱高顺 摄

  康养旅游相结合 推动旅游现代化

  “把镇卫生院中医馆康养项目和上甲古寨景点、光伏观光结合起来,做好康养旅游文章。”陈兵说,上甲古寨有着许多当地民族的工艺、服饰和风俗,其中保存较完好的、古朴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布依族长号、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唢呐调、盘江小调、民居和饮食等,深受游客欢迎。

  据了解,上甲布依古寨现今遗存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榕树群20余株,最大的一株“榕树王”占地2000余平方米,枝繁叶茂,参天蔽日;北京林业大学有关专家在对其进行考察鉴定后,确认其树龄在2500年左右,为全国罕见,已载入《中华古榕树名木》,并于2015年初入选中华人文古树保护名录。

  结合已有的知名旅游资源,岗乌镇重拾“岗乌中草药”品牌,依托镇卫生院中医馆康养项目,以“辖区百姓健健康康享受高品质生活”为目标,提供系统、连续、有效、科学的中医康复养生服务。

  在上甲古寨体验布依风情,一览“树王”风采;到光伏产业区域鸟瞰群山“披甲”;在中草药的盛产之地享中医康养,产业化谋篇布局,为岗乌旅游发展指明方向。(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