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李重祥:“飞蝗腾达”的新生活

2020-12-24 10:50:09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我叫李重祥,是经开区幺铺镇龙井村村民,原居住在龙井村后箐大坡乌速村,村里共有百余户人家,安六铁路横贯村前,平常外出只能经过铁路下面的一个小桥洞通往,交通基本靠走。闭塞的交通阻碍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也阻隔了乌速村的发展。村里没有水泥路,连通每户人家的泥石路狭窄陡峭,常常杂草重生满是荆棘,下雨天就成了真正的“泥滑烂路”。

  相对于整个龙井村而言,乌速组的贫困户最多,我家却是乌速组最贫困的家庭。我18岁那年,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无故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留给我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和从小患有癫痫病的弟弟,还有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

  父亲出走的第四年,母亲因病去世,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言,这更是雪上加霜。作为长子,我成了家中弟妹唯一的依靠,为了快点撑起这个家,我四处打工,什么苦活重活都干,但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连想修补一下那破败不堪的房子都拿不出多余的钱来。

  2016年,经开区对我们龙井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全改变了像我一样的贫困家庭。搬到安置小区的新家,这里与云马老厂区连成一片,旁边是政府为我们搬迁户修建的产业大棚基地,几十个大棚连成一片,分布于机耕道两侧,很是壮观。村委会办公室就在小区内,大门旁就是便民服务大厅,另一边是就业培训中心,还有便民超市,卫生室、警务室、活动室,幼儿园、扶贫车间等,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赚钱,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李重祥在龙井村的新家.jpg


李重祥在龙井村的新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有一道意寓美好的菜叫“飞蝗腾达”,很是畅销,这其实就是我们安顺人比较喜爱的油炸蚂蚱。由于蚂蚱的饲养技术很容易掌握,市场价格也高,我便萌生出养蚂蚱的想法。


李重祥展示蚂蚱“收成”.jpg


李重祥展示蚂蚱“收成”

  我把养蚂蚱的想法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及我的帮扶干部沟通后,他们都很支持我。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养蚂蚱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比较有搞头。很快,帮扶干部们帮助我申请了特惠贷作为启动资金,村支书帮助我解决了大棚租用等难题。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我的蚂蚱饲养基地很快就建成了。


蚂蚱大棚.jpg


李重祥的蚂蚱大棚

  养蚂蚱不用喂任何激素,只需给它们吃青草。80天后,就迎来了第一荐成熟的大蚂蚱,我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次“上万元”的钱,并了解到一个大棚每年能养3茬蚂蚱,每茬按照200公斤计算,每公斤价格80元左右,除去租大棚的投入及其它成本,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就能赚5万元,这更加坚定了我养蚂蚱的信心和决心,我坚信通过不断的努力,“飞蝗腾达”的好日子定会到来。(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唐琪 整理)



责任编辑:李丽莎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