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山门奔小康 ——简嘎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提速发展

2021-01-04 16:22:3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汽车一路向南奔驰,山色越发仓翠。从安顺市区出发,一路高速,最后在都兴路乐运闸道转县道,全程不到2个小时,就到镇宁自治县简嘎乡。尽管是数九寒天,但在“安顺的三亚”——简嘎,明显比我市其他地方暖和。恰逢赶场,人头攒动,沿街叫卖的各色商品琳琅满目。鲜艳的陕西红苹果、桔红的广西沙糖柑、青中带红的新疆香梨……远道而来的水果吸引了人们纷纷挑选。

“现在来简嘎车好开多了。”开车师傅说,“在四年前,进简嘎车子只能走坑坑洼洼的泥路,从安顺出发至少要4个小时。”

简嘎乡地处镇宁自治县最南端,与望谟县岜饶乡、贞丰县鲁容乡交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地处偏远,曾长期阻隔了简嘎与山外往来,交通闭塞造成思想禁锢、产业薄弱、经济落后,简嘎曾一度头顶国家一类贫困乡镇、贵州省极贫乡镇两顶“帽子”。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简嘎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就把简嘎乡作为扶贫联系点,蹲点调研、访贫问苦、亲自督战,走遍了各村寨,精准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创新性地提出简嘎乡“一年改善条件、二年改变面貌、三年基本摘帽、四年巩固提高。”的脱贫攻坚“四部曲”战略。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人掉队。”脱贫攻坚“四部曲”战略指明了攻坚方向,提振了简嘎干部群众的信心,精锐尽出、攻坚克难,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路:修通坦途出深山

山高、坡陡、路难走,熟悉简嘎情况的当地扶贫干部普遍认为,简嘎乡作为极贫乡镇发展有“三极”:自然交通条件极差、贫困程度极深、产业化程度极低。

“走在简嘎的街道上,满是泥泞,稀泥深处能淹没到小腿。”这是简嘎乡驻村干部杨庆怀2016年第一次走进简嘎乡时的经历,“那时,进出简嘎只有一条通道,进进出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政府门前的这条公路,是近几年简嘎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修好的。要是在过去,光是到个县城至少要3个半小时,群众守着漫山遍野的四月李,总愁如何卖得出去。”

根据脱贫攻坚“四部曲”一年改善条件的要求,要破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夯实道路基础,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现状。

简嘎乡良简公路通车.jpg

简嘎乡良简公路通车

简嘎人有的是干事的精气神。2016年9月,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简嘎的通乡路提升工程项目启动,白天进行路基路面填筑,夜晚进行新路基开挖,短短75天时间,良田镇乐运村至简嘎段油路建成通车。

2017年,简嘎乡共建成通乡、通村、通组公路85.35公里,其中,完成22.75公里的良田至简嘎公路提级改造工程,建成29公里通组道路,实施8个行政村通组道路硬化工程,打通村寨之间互联互通的交通障碍。

自2016年8月扶贫攻坚战打响,简嘎全乡唯一出口通道12公里的良简路提升工程仅用75天.jpg

自2016年8月扶贫攻坚战打响,简嘎全乡唯一出口通道12公里的良简路提升工程仅用75天

4年来,全乡共建通乡、通村、通组公路129.4公里,完成8个村通村公路油化、硬化或拓宽改造;完成机耕道建设149.7公里,连户路、庭院硬化18万平方米。

一条条通往外界的路,打开了“山门”,让简嘎乡百姓走出大山,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足了,贫瘠让位于富足,困顿变成了希望。


房:群众圆了“安居梦”

顺着平坦的水泥路走向磨上村东北角,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映入眼帘——层叠的石板房小楼,处处彰显着布依村寨的风情特色,院外的绿色草坪和石板阶梯,让布依小楼更显精致。

无论是晨曦朝露去,还是披星戴月归,这个焕然一新的安置小区,总是简嘎乡搬迁群众的心安之处。

“山是大岩山,插在云里面;田是坡耕田,落在山谷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搬迁户李斌感慨万分。

李斌原来住在法绕村梁山组,梁山组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上,属简嘎最高的山。站在屋顶使着劲往前看,除了山头还是山头,这些山像一堵堵厚实的墙,困住人们的脚步。

“怎样才能让住在深山石山里的百姓安居简嘎?”李斌和其他村民都想,搬出大山,靠近城镇,住有所居,劳有所得,才是摆脱贫穷的有效方法。

简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jpg

简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

2017年5月,简嘎乡总投资2538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式启动。

2018年2月,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来自全乡8个行政村的80户316位贫困群众,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走进李斌的家,宽敞明亮,舒适温馨,茶几、沙发、餐桌,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暖炉等一应俱全。按照每人20平方米的标准,他们一家7口共分到一栋14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2018年春节,简嘎乡磨上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户悬挂灯笼迎接搬迁生活的第一个春节.jpg

2018年春节,简嘎乡磨上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户悬挂灯笼迎接搬迁生活的第一个春节

为了让村民尽快融入新居生活,简嘎乡政府还为搬迁户制定了就近就业方案。35岁的李斌头脑活络,负责简嘎街区的清洁卫生和垃圾清运,自己每月收入3000元,他手下有17个工人,都是安置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片清扫,每月有1500元至1800元工资。

李斌是简嘎乡群众享受安全住房的一个缩影。

简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一角.jpg

简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一角

四年来,简嘎乡累计搬迁群众80户316人。此外,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9户,实施县级住房保障提升116户,全面完成透风漏雨整治1757户,确保全乡群众圆了“安居梦”。


业:安其生,乐其业

如今,简嘎的山依旧高,但路不再远,简嘎布依族儿女的幸福之歌正越来越嘹亮。

隆冬时节,简嘎乡磨上村村民王进峰正在自己的百香果基地里施肥。

见到记者,他没有羞涩,拉开嗓子,热情地与记者交谈起来。

王进峰不到40岁,但经历丰富。他2011年从浙江打工回家,勤劳持家,第一个在磨上村尝试种植蔬菜,积累经验后,带着村民一起种,因受运输条件所限,菜好价不好。王进峰没有气馁,2012年又尝试种植火龙果、蜂糖李,第一批种植7亩火龙果、14亩蜂糖李,2015年火龙果、蜂糖李开始挂果,依然是“不愁生产愁运输”。2017年,随着全乡8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基本实现通油路或硬化路,王进峰摸索出的种植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

王进峰介绍,2017年磨上村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指导下,磨上村规划实施了1000亩火龙果扶贫项目,2019年以来,村里又发展了百香果。

“作为农民,地里的产业就是我们生活的希望。”谈起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王进峰说,现在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也有了,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2020年全乡返乡创业就业的青年农民多达400余人。”说起简嘎乡的变化,乡党委书记饶思红从农民就业观念的变化看到了更多信心。

新建的村卫生院与养老院.jpg

新建的村卫生院与养老院

翁解村90后青年潘永合之前与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常年在外打工,而在2019年,他放弃了打工生活,决定回家就业。

见到潘永合时,他正在乡里的光伏发电项目点值班。“如果村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扶贫项目落在我们这点。”潘永合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给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一个月固定工资有2600元,加上自家地里的李子和百香果,全家的总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

简嘎乡河道整治工程.jpg

简嘎乡河道整治工程

在光伏发电项目点的山脚下,清水江的江水依旧奔流不息,简嘎乡群众曾经的贫困日子亦如逝去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简嘎乡干部群众始终发扬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斗志,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衔接乡村振兴。”饶思红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伍水清 张江隆)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