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位于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安馨社区一大早便人来人往,搬迁群众们有的在摆摊区域做着生意,有的步履匆匆登上公交去上班工作,有的有说有笑送孩子上学读书。
罗环宇(中)到搬迁群众家中入户走访
在来往的行人中,有一个身影已经连续多日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电子医保的使用方式和新一年的医保政策,他就是贵州省劳动模范安馨社区党总支书记罗环宇。
“在手机里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然后把一家人的信息录入进去,家里有手机的都要请他们下载,以后看病买药就方便多了。”在搬迁群众卢小波家中,罗环宇手把手教他如何下载使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手机APP。
卢小波告诉记者,搬到社区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上学不再愁,工作就业机会也多了,方方面面都比原先的生活好。“社区干部们为了让大伙尽快融入新生活,都尽心竭力去用心服务,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送到每家每户,尤其是罗支书,就像是社区里的‘大管家’,凡事都为我们着想。”
基层医保的宣传和业务工作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做扎实,却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为核实核准居民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确保医保信息系统与扶贫信息系统数据一致,罗环宇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双系统”信息比对,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真实有效的身份证号码,需要反复打上十来个电话,这种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使得搬迁群众们格外信任和肯定罗环宇。
罗环宇(右)到社区扶贫车间了解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
“社区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比较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政策不清楚,对新事物不了解,而基本医疗保障事关群众利益,我们就要用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罗环宇说,要把搬迁群众当家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家事,才能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安馨社区是关岭的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自然而然受到了基层干群的关注,贫困群众搬迁之后后续服务是否能跟上,基本生活有没有保障,就业就学就医能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影响着后续搬迁政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不能马虎。”罗环宇回忆起期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说出了这十二个字。
2016年开始分房搬迁,2017年初基本搬迁完毕,罗环宇正是这时来到安馨社区,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干起,每天关心搬迁群众的生活,做好搬迁后的各方面服务。
搬迁群众吴远祥的孩子患有肢体残疾,搬迁后无法正常到学校上课,他不仅积极与县残联协调对接,使其获得应有帮助,还亲自到关岭特殊教育学校向校方沟通申请,送孩子去学校读书,彻底解决了吴远祥孩子的就学问题。
罗环宇的努力和付出,社区干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8年,社区的搬迁工作趋于稳定,成立了党支部,罗环宇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各家各户摸排走访,登记搬迁到社区的党员,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他把党建工作作为社区主要工作来抓,让党员队伍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计得失,甘于付出,纷纷投入到社区的建设发展中来。
工作中的罗环宇
2019年,罗环宇担任安馨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干劲更足,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为了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在社区组织成立咨询服务公司,帮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搬迁群众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联系县人社部门,引进扶贫车间和居家扶贫基地,让有工作能力却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实现增收。
“现在每个月我都有3000多元的工资,能够稳定就业有所收入,还得感谢罗支书的帮助。”搬迁群众赵江艳在罗环宇的推荐下来到社区扶贫车间成功就业,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
搬迁群众李富祥家中老母亲长期重病,其本人又有肢体残疾,罗环宇在多次走访了解后向县生态移民局申请,将李富祥聘用为小区安保工作人员,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收入,使其通过就业改善了生活。
罗环宇获得全省劳动模范殊荣
多年来,罗环宇凭着这份执着坚韧,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解困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获得了社区干群的支持和肯定,跑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加速度”,使得搬迁群众搬出了“幸福感”。
提及去年12月获得“全省劳动模范”的殊荣时,罗环宇说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一份鞭策和肯定,更是对整个安馨社区干群的鼓舞和勉励。“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再接再厉,争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继续在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上下足苦功夫,用真情实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不辜负人民群众的肯定,不辜负劳动模范的荣誉。”(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