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耕耘结硕果 扬帆破浪启新程 ——紫云自治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1-01-14 15:42:2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辉煌的五年。

  五年来,紫云道路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群众住房、教育、医疗有了保障,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创业就业有效促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紫云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挑战中革弊求新,在发展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推动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11

    贯穿紫云全境的惠兴高速、紫望高速

       新型城镇化发展展新景

  大交通迎来大发展,新机遇新作为。五年来,继惠兴高速开通后,安紫高速、紫望高速相继开通,以及改扩建的209省道顺利竣工,紫云融入贵阳、安顺1小时经济圈,拉动了紫云新型城镇化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五年来,紫云以“一分三向”的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界定“南限、北拓、东优、西扩”的发展布局和“一城两星”的组团式发展格局,一手抓老城改造和提升,一手抓新城区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居住”的目标要求,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支撑点,造就了村城联动、产城互动、景城一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在外人看来,曾经的紫云就是一个大寨子,点一支烟就能走完县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紫云有了一座城的模样。”8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周永福如是说。

15

  紫云新城区

  确实,通过几年的发展,紫云有了集居住、休闲、购物、餐饮为一体的亚鲁王城市广场、麒麟城市广场和紫阳新城等城市综合体。新建或扩建的松林公园、紫云公园、海子公园、紫云硐佛教文化公园、羊场红色文化公园,以及猫营工业园区河道综合治理后的湿地公园等,为紫云人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活动的好场所。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解决深山区、石山区群众“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紫云建成了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4862户20213人,新设立1个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3所、卫生院3所、扶贫车间10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0个。

  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成立了城东社区和城南社区,既拓展了县城又美化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建成的龙井社区,实现了工业园区与易地扶贫搬迁的无缝衔接;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圆梦社区、百惠社区等带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曾经的百花集贸市场固定居民不足200人;几年来,经济条件好的附近村民陆续入住百花街道,以及易地扶贫搬迁成立的百惠社区,而今的百花是一个固定居民近1000人的小集镇了。”大营镇百花村支书舒启凡说。

  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结硕果

  冬日的坝羊镇红院坝区里,有的村民在收割菜芯、芥蓝,有的村民在翻地、播种、管护蔬菜。

7

  坝羊镇红院坝区村民采收香菜

  2019年秋,坝羊镇依托红院坝区资源,引领返乡农民工创建企业,以“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镇里统筹,各村抓落实把农户手中的承包地流转过来,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种植以菜心、芥蓝为主的蔬菜,主要销往粤港。

  2020年,白石岩乡依托坝区资源,在水井坝区集中流转土地1.3万亩,地块涉及幸福园村和干水井村,用于种植红芯红薯。同时,白石岩乡为做大做强红芯红薯产业,以干水井坝区为种植核心区,向全乡带动辐射发展,共种植红芯红薯2万亩。

  紫云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提升生态茶叶、红芯红薯、精品水果三大优势产业,壮大蔬菜经济和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全县12个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2020年,紫云全县发展红芯红薯3.5万亩、红辣椒2.5万亩、菜芯等时令蔬菜4万亩的“两红一心”主导产业,形成一批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产业支撑。

9

  白石岩乡红芯红薯集中运销点

  五年来,紫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退耕还林、营造林、石漠化治理等为抓手加强生态建设。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63%。

  紫云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造就了坝羊镇3.8万亩茶叶园、板当镇5000亩生态蓝莓园、猫营镇万亩油茶园、火花镇3万亩冰脆李和2万亩紫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

  紫云依托较好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蜂、林下鸡、林下菌等林下经济,借“林”发力,做强“林文章”。目前,全县林下鸡200万羽、林下蜂3万群、林下菌5000万棒。

8

  猴场镇猫场村林下竹荪采摘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紫云坚持抓产业、促增收、确保群众稳定致富。在全县162个行政村成立“村社合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规范营运,组织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精准建立“721”分红模式,按照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分红、20%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0%为参与产业生产环节务工贫困户和参与产业订单合作贫困户二次劳务奖补,助民增收稳定脱贫。

  新兴工业发展带动就业

  走进紫云猫营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里的制鞋车间、服装加工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吴小慧是工业园区佳宏鞋业生产车间的一员,自从猫营镇沙坝村搬迁入住龙井社区后,她就在鞋业生产车间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她告诉记者,在鞋业车间上班,比在老家耕作仅有的承包地强多了。

14

云岭街道办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加工耳机

  “十三五”期间,紫云按照“以石为主,与时俱进,多元并举、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猫营工业园区建成了10栋标准化厂房,引进10多家从事鞋业、服装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在引进玉腾、六合等几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入驻猫营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建成了小微石材园,形成了“园中园”发展新格局。

  2017年,紫云引进黔冠公司入驻猫营工业园区,生产的电线杆销售到南方电网所辖的供电区域,自该公司在猫营工业园区投产以来,有固定工人240人。2017年至2020年6月,黔冠公司累计实现产值1.992亿元,增加地方税收603万元,解决26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其中,2020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50万元,完成上缴税收105万元。

  猫营镇大河村村民郭海洋是黔冠公司电杆厂拿高工资的一员,他之前从事过水电焊工和水电安装工作,2018年进入黔冠公司电杆厂后很快掌握了几门技术工种,月薪拿到7000元;随后,他把妻子带到黔冠公司电杆厂上班,妻子月薪保底4000元,两夫妻每月在黔冠公司电杆厂拿到11000元薪水。

10

  火花镇光伏电站一角

  “十三五”期间,紫云本地人建起的格凸红、黔中香、山茶油等深加工厂,促进了紫云农业产业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推进了紫云特色农业的发展。2020年,黔中香公司收购三苍子100余吨,加工出2吨三苍子精油。为提高产值,黔中香依托科学技术开发出山苍子系列产品,产值增加到1000万元。在黔中香公司的带动下,紫云全县山苍子种植面积达8000亩,该公司每年支付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务工费100多万元。格凸红公司生产的格凸红葡萄酒、葡萄饮品系列产品远销东南沿海一带。

    教育文化旅游事业全面推进

  教育发展滞后是紫云贫穷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三五”期间,紫云加快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按照普通大学的校园标准,选址海子村建成了能容纳7000名学生的紫云民族高级中学,将紫云民族高级中学原校园作为紫云二中校园,紫云二中原校园作为紫云第三小学校园,盘活了紫云县城的教育就学环境。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紫云改扩建第六小学和格凸河小学、新建妹场小学等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才引进逐步配强师资力量。同时,先后实施控辍保学“百日攻坚行动”和春夏行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全力抓实控辍保学。立足书本教育的同时,紫云加强学生的德育、体育等全面发展,近几年的中体考成绩保持全市第一,全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12

  紫云自治县第六小学

  “十三五”期间, 紫云紧扣安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结合安顺构建“黄龙屯格”旅游产业一体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满意旅游为指引,推动文旅、体旅、工旅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紫云以第五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为契机,对格凸河景区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升级打造,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检票口、码头、旅游步道、旅游厕所等进行改造;新建商业区、旅游厕所,对景区集成信息系统、网站优化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景区标识标牌,进行重要景观节点打造。同时,紫云在格凸河景区内建成了国际攀岩基地、安之雅帐篷酒店、攀岩小镇等,一批颇具特色集休闲度假、餐饮住宿、户外活动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同时,紫云依托较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格凸河景区为中心,以银山、巴 、二关苗族传统村落和九岭、洛河、红院传统布依族民族村寨,以及翠河、黄鹤营等景点的点、线、面结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妹家住在岩山头,天天啃着包谷头,一捧泥巴一碗饭,天一下雨贵如油……”这是曾在紫云广为流传的山歌,而今,紫云人民又唱起了“出门路随后,致富路拓宽,生活有奔头……”这样的山歌。

  如今, 一条条小康路、致富路蜿蜒伸向紫云群山之间,为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提供了交通条件。

  住房是民生之本。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猴场镇坪上村苗族组,一栋栋提升改造的木瓦房整齐排列,山腰上树林郁郁葱葱,整个村庄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13

  猫营镇龙井社区服务中心

  “这栋木瓦房修建有60多年了,由于墙面是竹编篱笆墙,时间久了,篱笆脱落透风严重;感谢政府的关怀,把竹编篱笆墙装成了木板,房盖翻修了,室内地面也硬化了。”70多岁的村民雷老多说,不仅房屋改造翻新了,政府还为她们添置了厨房灶台、橱柜,修建了厕所,改造后的房屋与新房没两样。

  2020年,猴场镇对坪上村、打啷村主体结构较为坚固的木瓦房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木瓦房不仅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还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猴场镇木瓦房的提升改善是紫云住房安全保障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紫云全县实施危房改造2434户,整治透风漏雨民房4584户。

  自古麻山水稀缺,喝水如吃油。2018年,大营镇建成鼠场坡饮水工程,解决了大营镇大营村、星进村、金龙村、打彩村等村1200余户,以及大营镇政府机关、大营中学、大营小学等共1万余人饮水问题。

  在宗地镇歪寨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崭新的铝制大水箱。

  “政府不仅帮我们安装了蓄水箱,还配置了净水器,现在喝的水很干净。”歪寨村鲁哩组村民韦小波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喝的都是“望天水”,房顶上蓄好的雨水直接饮用,不仅不够用、且不卫生。如今,通过县水务部门通过小水窖供水工程,安装了大容量的水窖,还配备了净水器,水质变干净了。

16

  格凸河镇旁如村养殖基地

  “以前是不喝不行、喝了生病,有时还缺水,自从用上了自来水,老百姓的心彻底放下了。”大营村村民韦堂国如是说。

  紫云脱贫攻坚工作中,乘势而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紧紧抓住青岛市即墨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紫云的机遇,切实推动资金扶持、项目支持、人才培训等各项工作,推进了紫云医疗、农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紫云全县干部群众铆足干劲、迎难而上,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开一个个脱贫死结,找到一条条门路,补齐一块块短板,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7307户117634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展望“十四五”,紫云全县人民将继续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更美好的明天。(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丽莎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