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百合街道:用心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1-01-19 16:35:5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社会融入、就业培训、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基层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等领域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用心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如何让众多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到“稳得住”,再过渡到“有发展,能致富”。百合街道不仅组建就业专班,依托县相关部门共同搭建就业平台,让招聘企业与求职群众面对面,让扶贫车间安在家门口,还积极与职业技术学院展开合作,以专业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

在该街道同康社区的电焊专业培训点,数十名搬迁群众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习电焊技能。每一个培训位置上,一名正在操作的学员身后总是或站或蹲挤满了人,大伙手持电焊面罩聚精会神地观看聆听。

搬迁群众正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电焊实操培训.jpg

搬迁群众正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电焊实操培训

“我们学院与百合街道开展技能就业培训合作十分融洽,其中电焊技能培训已经开展了三期,共培训了140余名学员,经过专业指导,他们均取得了初级焊工证。部分学员在我院的推荐下到上海成功就业,从事集装箱焊接工作,每人每天最低工资达360元,还包吃住,收入相当可观。” 贵州震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专业老师梁利红说道。

电焊培训老师正在指导搬迁群众焊接技巧.jpg

电焊培训老师正在指导搬迁群众焊接技巧

搬迁群众陈琪林是首期电焊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提及政府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他感触颇多。“搬到县城来,不仅住进了新房,开始了新生活,党和政府还关心我们的就业问题,我非常感激感谢。” 陈琪林说,掌握了电焊技能,他可以从事电焊工作,如果以后有机会,他还想继续深造,考取中级焊工证。

搬迁群众正在练习切割技术.jpg

搬迁群众正在练习切割技术

百合街道经过细致走访摸排,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宣传,根据群众的意向和需求开展电焊、家政、厨艺、育婴师、手工饰品等专业技能培训,让不同的搬迁群众都能够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就业的本领。

除了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就业培训外,百合街道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安顺市和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同康社区建立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站。每天下午放学后,搬迁群众子女便能来到服务站的“四点半课堂”,由社工为其开展课业辅导。

搬迁群众子女有序进入服务站的“四点半课堂”.jpg

搬迁群众子女有序进入服务站的“四点半课堂”

“目前基本每天下午都有30余名学生到‘四点半课堂’进行课业辅导以及数字拓展活动,学生家长能够安心工作,下班后再到站内接学生回家;我们的社工每天都要等最后一名学生被家长接走后才下班。”安顺市和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百合街道社工、志愿者服务站站长邵起梅说道。

据她介绍,同康社区“四点半课堂”开设了图书阅读、电影欣赏、游戏、手工、音乐、绘画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断培养兴趣爱好;同时,社工还瞄准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进行课业辅导,让学生能够爱上学习。

罗晶晶就是其中一名受益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她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社工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其沟通,通过以做游戏为奖励的方式不断为其巩固英语基础,使她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在这里我喜欢和每一位老师做活动,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英语基础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社工的细心教导下,罗晶晶的综合成绩不断提高,这让搬到县城每天起早贪黑做生意的母亲熊立菊感到非常高兴。熊立菊一家从该县沙营镇纸厂村搬迁到了同康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做起了蔬菜生意,一家人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孩子也在家门口上学,但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放学后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关心她的学习。

邵起梅正辅导学生作业.jpg

邵起梅正辅导学生作业

熊立菊说:“我做生意比较晚,几乎每天晚上8点才收摊回家。多亏了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和社工老师们的照顾和辅导,让孩子的成绩有提升,也让我们能够安心发展。”

百合街道用心书写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以专业技能就业培训为载体,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竞争力,扩宽就业渠道,让其就业有底气,增收有保障;以“四点半课堂”为载体,为孩子们提供课后学习环境,让搬迁群众就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顺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