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科学技术创新为魂 助力工业经济腾飞

2021-01-27 17:44:40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西秀产业园区的安顺市乾辰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只见设备快速运转,一根根粗的铜导线被拉细,并通过特殊设备依次涂上三层绝缘材料,生产一片繁忙。

“公司坚持以创新赢得市场,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申请专利40项,已拿到认证3项,6项即将获得认证,其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安顺市乾辰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才吉平告诉记者。

安顺市乾辰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安顺市乾辰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据了解,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18日,是深圳市大润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市投资成立,集高分子聚合纳米涂膜绝缘线、高分子聚合纳米液态喷涂绝缘线、高精密度裸铜线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分子聚合纳米涂膜绝缘线”全自动化生产线9条,“高分子聚合纳米液态喷涂绝缘线” 全自动化生产线8条,“高精密度裸铜线” 全自动化生产线6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子产品、5G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

“目前我们的订单至少排到2月7号,生产都已经忙不过来,不敢再接订单了。”才吉平介绍,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员工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确保及时交付订单。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促进产值提升。该公司2020年产值达到1.4亿元,预计今年可达3亿元。

目前,该公司已被我市纳入重点培养名单,发展潜力巨大。

贵州煜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贵州煜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园区另外一家企业贵州煜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也结出了硕果。据该公司总经理欧阳碧辉介绍,公司研发的多项专利得到了有效转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在受年初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2020年产值仍然比2019年增长40%左右,预计2021年还会保持三到四成的增长率。”欧阳碧辉说。据悉,该公司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典型。据了解,为破解环件辗轧的核心技术难题,以航空工业安大和西北工业大学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从2006年起就踏上了自主创新的征程,历时13年,突破了9项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复杂薄壁环件精确辗轧技术体系,取得了授权发明专利49项,制定了国家标准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满足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精密环件的大量需求,并打开了外贸出口的大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末,安大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复杂薄壁环件精确辗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安大公司生产车间

安大公司生产车间

我市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各部门共同发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工信部门狠抓转型升级,激活工业发展动能:2020年全市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83家,项目91个,完成“千企改造”工程投资75.12亿元,安大航空、翰瑞电子等7家企业纳入2020年“千企改造”工程省级龙头企业名单;康命源、三力制药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大环形锻件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强基工程,获批资金支持5000万元。

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 “十三五”时期,安顺市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突显。

截至2020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较2015年增加64家,高企培育成功实现“翻两番”。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实现“双提升”,全省排位从第五提升至第三,产值突破五百亿,占全省的比重从7个百分点增加至14个百分点。高企优化布局实现“强集聚”。安顺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内高企达31家,占全市高企85家的36.5%,对比省内11家高新区内高企占全省高企数的26.5%,超出10个百分点。(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