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征程,扬帆起航。近日,走进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浙商产业园),记者看见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大道连接起企业、工厂,整个园区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到处是生机勃勃、活力迸发的景象。
“十三五”以来,普定经济开发区立足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助推园区转型升级,“活力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普定经济开发区预计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累计就业人员35439人次,新增入园项目65个,新增项目资金64.86亿元。
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一角(图片由普定经济开发区提供)
上门服务筑牢平台
“之前帮你们申请的17万元就业补贴已审批,钱应该分批发下,你们知道了吗?”
“知道了,已经收到一笔,感谢政府的扶持,近年来陆陆续续收到30多万元就业补贴。”
“你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立足生产,带动就业,以后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我们都会积极帮你们争取……”
一大早,普定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杨成福作为园区的网格长之一,先来到普定全成电子有限公司看就业补贴发放情况、随后赶往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协调节后员工招聘工作,再到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为更有效服务企业,2020年以来,普定经济开发区在园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从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始实施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措施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园区企业,于是我们把它运用到了日常的服务工作中。”杨成福介绍,整个园区分为7个大网格,科级干部任网格长,每个网格下面有3至4个网格员,网格长同时也是网格员。网格长服务企业时间一个月不少于6天,其他网格员每个月服务时间不少于2天。主要负责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情况,及时传达国家相关政策,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尽量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堵点和痛点。
工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近年来,随着《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六条意见》《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每周一天”上门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方案》《明确乡(镇)、部门联系服务工业园区管理机制》《普定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网格化管理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普定经济开发区服务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积极贯彻落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优化了园区发展软环境,积极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的不断“给力”,普定经济开发区从2007年起步的2.9平方公里发展到今天的2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从起步的15家增加至现在的100余家,真正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如今,园区产业从单一的建材产业增加到现在的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与生物制药等六大产业组团。园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春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夯实基础筑巢引凤
“等过完年公司搬到园区内新建的8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后,就要为扩大生产‘招兵买马’了。”普定全成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谌业鹏最近很是忙碌,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还要到园区的新厂房查看水电安装。
对于园区不断完善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以免租在园区进行生产,谌业鹏表示很受鼓舞。
同样,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经理田炳赞也表示:“企业头几年在园区生产是免租的,而且入驻园区时,当地政府按照公司的设计要求来进行装修,我们更要努力发展好,带动更多百姓增收,回馈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百姓得到实惠。
“还记得以前这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来自普定黄桶街道办太平村的张大姐在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上班,她说,如今,这里成为了工业园区,道路畅通,一家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我们附近村寨的乡亲都可以就近就业。
据了解,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投资环境,普定经济开发区积极采取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平台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园区要素保障,增强园区发展功能。
2016年以来,园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4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成12公里主干道、7公里支干道、10余公里热蒸汽管道、42公里污水收集管网、2000余套公租房,新增建设48.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核心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引凤”基础不断夯实。
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制作编织袋
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这边正在织布、那边是覆膜、然后你身侧的工人正在操作印刷程序,你对面的操作机器都是进口设备,生产出口的产品……”在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伴着机器的轰鸣声,记者随着员工田娟一路走过5个生产车间看生产程序,看见经过机器精细加工,成丝、成条、成片,最后形成一个个编织袋,分不同包装,等待发往世界各地。
作为普定县的产业大招商项目,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塑料制品以编织袋为主和纸包装的生产、销售及贸易。公司拥有研发、设计、拉丝、编织、彩印、复合、制袋、检测一条龙的编织袋生产体系。
“公司目前销售供不应求,始终也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引进先进设备,严把质量关,2020年全年产值达到约1.5亿元。今后,公司将不断做大做强,争取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庆明说。
自园区各家企业入驻进来后,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推动自身发展壮大,同时在政府的规划引领下积极行动,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开拓迈进。
同时,依托安顺电厂、铝产业科技园现有条件,园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好煤—电—铝、煤—电—汽等产业文章,延长铝产业链,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依托安顺电厂热电联营优势,积极打造黔中绿色循环产业聚集区,于2016年8月联合安顺电厂启动安顺电厂热蒸汽供给项目,积极打造黔中热蒸汽保障供给基地,建设绿色产业园区。目前,已完成安顺电厂每台机组25吨/时供汽量的改造,为供汽企业提供低成本热蒸汽,建成热蒸汽管道10余公里,增强园区产业吸引力。
此外,依托铝产业科技园引进镁程科技、柏晟科技、雷亭恒达等多家铝制品配套产业企业落户区内,促进铝产业快速形成,提升铝产业效应、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铝产业企业的引入,不仅改变了园区传统建材产业在技术、市场上的困境,还实现了上下游配套产业入驻园区,形成链条产业,做大做强“园中园”。(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