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和平村:巧手“绣”出新生活

2021-02-08 10:51:5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这幅山水刺绣,您需要提前预订,现货已经被外省的客人买走了,订单已经排到了节后。”普定县坪上镇和平村朝洪民族服饰刺绣厂负责人李兵业务繁忙,在乡亲们眼里他是让人羡慕的“老板”。

  近日,记者见到李兵时,他正在接待客人。上百平方米的展示厅,靠墙摆满了各种获奖证书,展台上服装、壁画等产品琳琅满目。房间的一个角落,几位身着苗族盛装的绣娘绣娘正飞针走线,花鸟鱼虫在手底栩栩如生。

  “最初,我们完全是按照传统的做法,传统的配色、传统的花样,制作的也是一些传统的布鞋、枕巾、手帕等。大家喜欢是喜欢,却很少购买。”李兵说要想把绣品卖出去,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他外出考察市场、网上搜索学习、面对面和客人交流,并且在和平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工厂还多次获得培训的机会。

6855484F-0768-4710-B0C1-B6DAFD817F10_IMAGE_0_LOW_0.jpg

  “专业的培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要想把绣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就要努力把它们制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通过培训,李兵还意识到,传统文化也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要传承好,也要传播好。“回来后,我与工厂的绣娘一起研讨,探索现代款式的同时保留民族刺绣和传统元素。”于是,工厂成员们转变理念,打通思路,努力让传统与现代接轨,让绣品成为产品进而成为商品。

6855484F-0768-4710-B0C1-B6DAFD817F10_IMAGE_1_LOW_0.jpg

  正在织布的王荣芬和很多苗族绣娘一样,过去的生活只是做家务、做农活、外出打工。她是在工厂招进来的第一批员工,而今她的技艺已达到民间大师级别。她说:“小时候跟家里人学过,在公司不仅把丢失多年的手艺拣了回来,还能挣钱,一个月工资4000元左右,比打工强多了,我要一直干下去。”王荣芬笑着说。

  “工厂员工的报酬采取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发放,熟练工每月能领到5000多元,学徒工资也在3000元左右。”李兵说,由于引进了先进设备,工厂年产量可达4000套,产值达300万元左右,苗绣成品通过电商、直播平台等进行销售求。

  “如今,我们的绣品已经走出贵州啦。”李兵笑着说,省外消费者的反馈很不错,这也给了绣娘们很大的鼓励,“我们的工厂必须要成长,跟着国家的发展往前迈,把绣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我们工厂是农村女性的就业平台,以后会在款式和创作上多下功夫,提高知名度,打开产品销路。”对于未来,李兵说他想把品牌做好,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


编辑 李芸

编审 吴丹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