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面积1263417.954亩,森林覆盖率56.36%,置身关岭满目绿浪,广阔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孕育着巨大的绿色财富。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发挥林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不断调强调优产业结构,全力做足林下产业文章,发展“林下鸡”“林下蜂”“林下菌”等多元林下经济,如今,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105400亩,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达10%,逐步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半山腰上的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民族村生态养鸡场,成群的跑山鸡体格健壮,欢快觅食。
龙潭街道民族村生态养鸡场
“秉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民族村盘活乡村林下资源,发展养殖的林下跑山鸡,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村支书杨仲方介绍,过去的民族村守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村里的产业却一穷二白。
靠山吃山。2018年,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引下,该村瞄准林下空闲土地资源发展生态鸡养殖。
“目前存栏10000羽,已经销售9000多羽,主要销往成都、自贡、贵阳等地,受疫情影响,年初价格有所下滑,但产值也达到了23万余元。”杨仲方告诉记者,正常情况,养殖场一年养鸡收入高达40万余元,可直接带动当地107户608名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林下养鸡是民族村发展致富的好路子。
50岁的王云华是养殖场的饲养员,悉心管护好这些鸡仔是他每天的工作,也是因为这份工作,让他实现了家门口致富的愿望。
“盘了一辈子的泥巴,没想到老了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有稳定工资,如今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踏实。”王云华高兴地说。
与民族村一样,龙潭街道板王村在刚过完年也接到了四川商家的大订单,4000只跑山鸡产值接近20万元,实现了“开门红”。村合作社除去成本后的纯利润将按照“532”的模式进行分红,村民们从此吃上了“产业饭”。
行走于关岭各村寨的绿水青山间,记者发现像民族村、板王村这样发展林下养鸡的村寨还有很多。据关岭自治县营林种苗服务中心主任周明成介绍,全县林下养鸡主要分布在顶云街道、断桥镇、上关镇、龙潭街道。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林下规模养鸡3万羽,今年以来,已落实资金143万元用于林下养鸡产业发展,1至3月份累计出栏29600羽,现有存栏350羽。
春天的落叶新村,山高林密、野花繁盛。
在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落叶新村中蜂养殖基地,错落有致的蜂箱摆放于林间,成群的蜜蜂来回忙碌,在春风吹拂下,蜂蜜的甘甜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基地的蜜蜂正迎来采蜜期,关岭上关冬足仕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黄润珍头戴网纱帽,正在忙碌着检查蜂箱里的蜂蜜情况。
黄润珍在龙潭街道落叶新村中蜂养殖基地查看蜂箱
“基地占地面积300余亩,周围山上‘百刺花’资源丰富,产出来的蜂蜜口感好、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润珍一边检查蜂箱一边告诉记者,8年前,她和丈夫郑仕荣瞄准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利用关岭土地和森林资源发展“短平快”养蜂产业,目前合作社共发展养蜂基地三个,养殖中蜂800多箱,去年销售5万斤蜂蜜,产值达到500万元,在落叶新村、上关村、北口村,去年一年的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目前带动固定工人16人在家门口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民100余户就业。
好蜜源酿造好蜂蜜。说起“百刺花”,站在一旁的合作社理事长郑仕荣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讲解它对养蜂的重要性。“百刺花含有大量的防癌、治疗心血管病的元素‘纹股蓝’,因此酿造的蜂蜜口感好、品质佳。”郑仕荣说,为了保证生态蜜源,基地还特意通过流转荒坡种植了200余亩百刺花。
上关冬足仕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刺花基地
“基地主要是示范为主,我们重点是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养蜂。”落叶新村中蜂养殖基地负责人朱怀德告诉记者,养殖基地技术人员每年会给村里的农户进行养蜂指导,养殖蜜蜂只要前期管护好,平时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农户在务工之余,可增加上千元的收入。
落叶新村养蜂产业只是关岭自治县发展林下养蜂产业的一个缩影。据关岭林业局方面介绍,今年以来,关岭自治县已申请资金100万元用于林下养蜂项目,全县林下养蜂发展已至2500余箱,当地30多家企业(家庭农场)从事林下养蜂,蜂蜜产量可实现2000桶左右。
“农户参与林下养蜂,可得到分红,通过到基地务工可实现就业增收。”关岭自治县林业局营林种苗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定江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组织化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助推林下养蜂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月,雨水充足,林茂地苏。在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冒寨林场林下菌试点种植基地,机械轰鸣,热闹非凡。
顶云街道冒寨林场林下菌试点种植基地工人正在翻犁
50多岁的村民史明富告别了四处漂泊的打工生涯,凭借自身强迫体力成为了基地的翻地工人,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让他感到很自豪。
“冒寨林场距离县城很近,交通便利,林地资源丰富,去年发展的60余亩红托竹荪长势良好,喜迎丰收,亩产鲜菇2400斤左右,干菇在300斤左右,每斤干菇可卖300多元一斤,年利润达到200余万元,今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扩大100余亩。”冒寨林场基地负责人王泽吉告诉记者,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冒寨林场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种植。
“为保证林下经济建设有序推进,关岭县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级领导亲自挂帅任组长,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统一领导和推进建设。”关岭自治县林业局分管领导段云江介绍到,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地经营权不断放活,广大农户和新型林业经济主体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适度发展以林下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盘活林下土地资源,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关岭林下经济不仅补上了传统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短板”,还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逐步走上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