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延续城市文脉 再现古城风韵

2021-05-13 11:51:1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初夏时节,走进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儒林路,明媚的晨光透过陈旧的瓦片,照进老街古巷厚实的石板路,青瓦白墙木屋夹道,街巷悠然蜿蜒,石路上人来人往,旧时生活风貌扑面而来。

  安顺遇见民俗音乐基地前,负责人谷友发正坐在长木凳上,聆听地方原创民俗音乐,享受清晨阳光带来的惬意,在古街、老房、绿树的笼罩下,随着悦耳音符的律动,仿佛回到了沉静悠然的老时光。

8

安顺遇见民俗音乐基地

  历史街区存“旧貌”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是2006年安顺市列入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时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为加强安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延续城市文脉,2016年,我市启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项目,核心区范围共35.57公顷。

  走进儒林路,左右两边的古朴建筑映入眼帘,在一栋三层老房前,原住户张顺国正跟以前的邻居陈伯仲闲谈这里曾经的故事,看着自己居住了60多年的房屋,忆起旧时的街道,张顺国感慨,通过修缮后,房屋、街道原有样貌依然存在,别有儿时老街的韵味。

1

洁净的儒林路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项目是以“三庙(文庙、武庙、县学宫)三街(儒林路、蔡衙街、东街)”为总体框架,在全面保护安顺市历史、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风貌的大背景下,坚持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确定历史建筑15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约占全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80%以上。

  “整个原老城区的建筑朝向因循地势与河道,高低错落,随河弯曲,形成依山就势、临水而居的街区整体格局特色。”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项目工程二部副部长王振韬说道,街区建筑与东山地势、贯城河融为一体,文庙、武庙与远山和石塔遥相呼应,反映了中国古代汉文化城市营建中的传统风水思想。

6

沿河的安顺历史文化街区

  王振韬介绍,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包含修缮、恢复和建设,对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院落格局、改善院落环境。

  项目分期建设,同时将逐步引入文创、音乐、民宿等多元化业态,挖掘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传统建筑与街区空间融合的生态特色,将该片区打造为以生活居住、旅游休闲、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安顺地区乡土文化特色、屯堡文化、夜郎文化为主要方向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并与毗邻的虹山湖湿地公园形成互补发展的“姊妹篇”。

  历史文化韵味浓

  老城复旧,最重要的是保持和延续文化的传承。

  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谷氏旧居,是最早一批完成保护性修缮,恢复院落格局、改善院落环境的庭院之一。

  入驻谷氏旧居“清越坊”古琴馆馆主应成泓介绍,谷氏旧居除提供免费参观外,还引入琴棋书画等文化产业,进行文化推广和交流,以文化养文物,推进文物保护持续稳定。

3

谷氏旧居中后花园

  下午3点,谷氏旧居不远处的安顺遇见民俗音乐基地里,通过老房修缮后正厅已改造成老式音乐厅,摄影师正拿着机器跟徒弟教授摄影拍照的要点,满满桌椅紧挨着,等待着夜幕客人的到来。

  自入驻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以来,古朴建筑和风貌,再配上本地原创民俗音乐的现场演奏,使安顺遇见民俗音乐基地成为地方原创音乐交流平台,远近闻名的“打卡点”,预定的名单更是中午便提前排满,每天都是“一票难求”。

  “我们引进入驻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基本都与‘文化’相关,古城通过修缮、恢复后,再引入特色地方文化,才能让古城拥有灵魂,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名城。”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项目招商部总监章士汉说道。

5

改造后的民居

  据王振韬介绍,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恢复及改造中,每一栋房屋都有自己独立的修缮方案,并根据不同的保护内容进行修缮和恢复,很多重点保护建筑更是“精雕细琢”,所以在建设方面比其他项目建设时间会更长。修缮后,原有的基本结构、风貌恢复原样,而内部空间将合理配置水、电及管网等生活基础设备,让古城的居住更加合理、舒适。

  对于街区内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修缮,采用“新旧材料嵌入混搭”的模式,让传统建筑内部空间实现再造,以达到“外观古朴、内部现代”的风貌要求。

  古城管理精细化

  曾经,道路两侧密布的各种灯杆、指示牌、变电箱在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古城的景观。在古城、老街风貌恢复、提升便利化的同时,也对老街巷里的“城市家具”进行升级换代。

  “根据时代的需求,现在水、电、讯全部入地,既不影响景观,也更加安全方便了。”王振韬说道。

9

正在拍照的广州游客

  在儒林路的原安顺县委楼前,慕名而来的广州游客绮天正跟朋友拍照、录制短视频,在记者简单介绍后,绮天和朋友更是收集相关历史材料进行解说式的拍摄,并表示,古城的历史气息厚重、古朴,很可惜有的区域若显凌乱,以后完全修缮过后还要再来。

  项目所在街区属老城区,是安顺最早的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极不便利,环境布局存在不同程度的杂乱。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提升既是为了加强历史风貌的保护,又是改善老城区建设文明城市所必需。主要包括整顿混杂在古城区或直接在历史保护区的仓库、道路、商业、民居,或高压电线、水塔、高烟囱,或污染环境的其他建筑、设施以及臭沟、臭河等造成的布局混乱现状。整治包括分批、分期对它们迁出、改造、拆除或根治。

4

韵味十足的历史文化街区

  “安顺是一个拥有完整历史风貌古城的城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章士汉说道,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提升,将会成为安顺文化名片,为安顺旅游发展提供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据章士汉介绍,建成后的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文化、休闲、娱乐的综合区,古城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和现代化。其中,已经建设完成的A1期将植入业态主要为时尚零售、珠宝数码、生活用品、品牌快餐、休闲餐饮、咖啡饮品、教育机构、精品超市等。A2期则包含中大型餐饮、非遗文化馆、文创工作室或作坊等。通过实现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并与安顺2个5A级风景名胜区、8个4A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互补发展,打造安顺城市文化名片、城市会客厅、旅游度假目的地。让天下宾客“游黄果树瀑布、品黔中人文历史,住古城历史街区”。

  使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再现新生机、新活力,提升安顺市城市形象,同时增加安顺市旅游景点,扩大城市影响力。

  此外,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已明确将加大在社区大数据、智慧停车、智能化家居、共享功能、院内小市政排污排水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合作与应用,在街区更新中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让古城区过上现代生活,形成一套实施路径、模式、政策框架,实现街区保护更新的可持续。(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李丽莎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