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从湖北到贵阳做蔬菜生意的菜商赵磊隔三岔五就要到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元林村的蔬菜基地收购新鲜蔬菜。
“我是通过微信上建立的蔬菜供需群联系到元林村蔬菜基地的负责人,直接开着货车上门来收购,然后返回贵阳石板农贸市场销售。”赵磊告诉记者,元林村的蔬菜品质很不错,特别是无筋豆,那是产多少就收多少。
菜商赵磊(中)正在收购无筋豆
在元林村蔬菜基地的无筋豆种植区,当地群众正在加紧采收进度。剪刀一剪,手里一握,顺手一递,无筋豆便到了桶里,动作可谓相当麻利;在温室大棚区,一个个珍珠瓜、吊瓜从藤上被剪下,一箱一箱运到仓库里打包上车。
当地群众正在采收无筋豆
“这季蔬菜我们种植的主要是珍珠瓜、吊瓜和无筋豆。温室大棚里种植的珍珠瓜、吊瓜是天天结果,今天采收结束,明天早上又要采收,每天的产量达到了12000斤,要发3车运往贵阳;无筋豆三到四天采收一回,每次能采3000斤。”在温室大棚里,贵州鼎旭科技有限公司分管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杨凯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菜价不错,珍珠瓜每斤1元,吊瓜每斤1.6元,无筋豆每斤2.7元。据他介绍,贵州鼎旭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县花江镇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主要负责镇里各个项目的管理。
元林村蔬菜基地种植的无筋豆
元林村温室大棚种植的吊瓜
杨凯说:“目前蔬菜基地有45亩大棚和55亩菜地。我们采取‘平台公司+种植能人+农户’的模式经营,政府提供已建设好的大棚、厂房、冷库和水网(地下水管灌溉);种植能人除了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还要负责当地群众务工的工资发放。收益后按照合作比例进行分红。”
王明松和杨仕芬夫妻俩就是杨凯口中的种植能手,他们是花江镇厂上村人,在黔西南自治州的贞丰县种植蔬菜已有10来年,具备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稳定的市场渠道。
杨仕芬正在采收吊瓜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返乡发展,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地。这次与当地政府合作,就是我们返乡发展最好的契机。”王明松说道。
据了解,今年是花江镇采取“平台公司+种植能人+农户”的模式运营元林村蔬菜基地的第一年,自二月份展开合作,四月份初见效益至今,短短两个月预计产值就达到了90多万元,成效相当明显。
工人将采摘的无筋豆装袋
工人正在将采收的珍珠瓜和吊瓜进行装箱
除此之外,蔬菜基地的良性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最近的采收期每天都有30至40名当地群众参与务工,并且是以附近经济收入不稳定的群众优先。
正在采收无筋豆的吴登会已经到蔬菜基地工作了一段时间。离家近,有收入让她很是满意,“我这个年纪,家中有老有小,不可能外出打工。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有70元钱的收入,我已经很知足了。”
村民吴登会正在采收无筋豆
“接下来,我们等6月份无筋豆结束后,将根据市场种植其他蔬菜,目前计划改种黄瓜和西红柿。我相信凭借我们十多年种植蔬菜的经验和非常稳定的销售渠道,加上元林村蔬菜基地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只要不碰到自然灾害肯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获得良性长足的发展。”王明松说道。(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