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天朗气清,走进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看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碧绿的茶园,工人们正忙着给茶园锄草、施肥、修枝……
“这里以前都是荒坡,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流转过来种植茶叶的,要是管护得当,三年后就可以采摘了。” 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春雷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整个茶园采用的都是人工锄草,每年需要锄四、五次。
村民正在给茶园剪枝
“以前都在坡上种玉米,收成太低了,就慢慢丢荒了,后来村里有人流转土地来种植茶叶,我们就把土地流转出去,安心在茶园上班。”靛山村村民杨信玲对每个月两三千元的固定收入和每年固定的土地流转金相当满意。
“这段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锄草,新种植的茶园必须要人工锄草,已经成规模的茶园则采用机器锄草,用锄头锄草的工钱是70至80元一天,用机器锄草是90至100元一天。” 姚春雷告诉记者,“今年茶园进入开采的面积有460亩,产值达到180万元,解决了400多人次的就业需求,等到茶园全部开采,每年都能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昔日荒山变茶山
“多年前,由于村里年轻劳动力缺乏,土地大片大片的撂荒,一直以来,我们都想把村里的荒山集中利用起来,种上茶叶,但村集体没有资金积累,资金成了一道‘坎’。”村支书褚代洋告诉记者,后来在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发展1000亩茶叶。此后,一些茶叶种植企业相继进驻,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
“以前想在村里找工作,真的不好找,现在好了,村里有茶叶基地,还有韭黄种植基地、肉兔养殖基地,只要人勤快,一年到头都有钱挣。”村民袁琴告诉记者,自从茶叶产业发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春茶开采、管护等都需要大量工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褚代洋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冯毓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