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岭县城出发,经沪昆高速行驶不到20分钟,便能到达永宁镇,这是老一辈的永宁人没法想象的“速度”。这条高速自2006年正式开通起,十余年间成为了永宁的经济和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产业和旅游的发展,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奔驰在高速路上的汽车正前往永宁
高速路推动了永宁小城镇发展
“在没有开通高速之前,从永宁镇前往关岭县城主要走320国道,但原先的320国道道路窄、弯道大、路面坑洼,开车都要花40多分钟,加上班车较少,大多老百姓到县城只能选择乘坐‘黑车’,时间长还不安全。”永宁镇政法委书记刘登文是土生土长的永宁人,提及原来没有高速的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感叹不已。
交通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居环境简陋,在刘登文的回忆里,没有高速的永宁始终上不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沪昆高速永宁站
“2003年高速路开工建设,这让永宁看到了发展的希望;2006年高速路正式通车,更是打通了永宁发展的脉络。”刘登文告诉记者,这十余年间,永宁镇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原先的草房、瓦房变成了多层平房,做生意、搞产业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在高速路的加持下,永宁镇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在2014年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始建设小城镇发展;2016年建设黄果树奇遇岭和永宁古镇,让老百姓住上了新房子,端上了“旅游饭”。
永宁古镇
今年35岁的钱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随着高速路的通车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他经营的特色干锅牛肉店以经济实惠、味道正宗吸引了很多顾客。
“原先没有高速路,店里一天只能卖几百元,高速开通后车流量明显增多,每天有上千元的营业额。随着这十多年的发展,镇里开发了景区,平日里营业额就能有七八千,旅游旺季一天能挣上万元。”钱勇在厨房里炒着牛肉,汗水流过的脸颊泛起了笑容。
钱勇正在炒特色牛肉
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永宁镇以“康养旅游”为目标,力争打造关岭全县的旅游集散地和美食集中点。
“一到盛夏,广东、广西和重庆的游客都会来永宁避暑,镇上的永宁客栈常常都是爆满。”永宁镇党委书记蔡家禹告诉记者,除了到关岭县城的高速外,永宁到黄果树走高速路也只需要20分钟左右,特别是奇遇岭景区由黄果树旅游集团接管后,永宁的旅游发展进一步融入到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产业集群之中。
永宁客栈
蔡家禹说:“除了便捷的交通和凉爽的气候外,我们还将不断挖掘永宁古镇的历史,推广‘旅游+教育’和‘旅游+国学’的研学旅游,打好文化旅游的‘组合拳’。”
位于永宁镇的黄果树奇遇岭
高速路为永宁的旅游发展“加速度”,也让其产业发展“迈台阶”。
永宁镇森林覆盖面达到70%,林地多、土地少、海拔高。原来受到交通落后的制约,往往有着“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所以在产业选择上较为单一,当地老百姓主要种植苞谷、本地蔬菜等传统农作物。
随着高速路的通车、320国道的优化和通村路、通组路的建设,不仅让永宁镇的产业发展更加有选择面和针对性,更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种得出就卖得掉”。
从种苞谷的传统农民变成村里的猕猴桃种植能手,该镇康寨村杨柳井组的村民李林海通过便捷的交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原来没得高速路,出门都难,一年种到头的苞谷只够自家人吃,更别说发展产业致富了。现在高速通了,政府也把通村路和通组路修好了,6米多长的大货车都能进村里拉货,这是以前完全没法想象的,便捷的交通让我们发展产业有底气。”李林海说道。
李林海告诉记者,解决了交通问题,外面的果商可以到村里大批量收购猕猴桃,他也能开车运到镇上和县城里零售。“卖了四年的猕猴桃,收入逐年增多,比如去年就有30万左右的产值,如今我更是把猕猴桃基地扩大到100多亩。”
交通发展架起了产业发展的桥梁,永宁镇以关岭牛、高山冷凉蔬菜、精品水果和生态茶为主导产业,推动全镇产业的经济发展。
“在养殖方面我们以‘一县一业’的关岭牛为主要产业,种植方面有康寨沿线优质口感的高山冷凉蔬菜和村级合作社与群众自种的晚秋黄梨、绿宝石梨树。今年,我们把重拾‘永宁贡茶’提上了产业发展日程,在全镇2000多亩茶山的基础上不断增种,打造精品高端的高山云雾茶,以产业兴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蔡家禹说道。
大道出深山,高速连八方。永宁镇在“高速路”上奔跑十余载,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多点开花,文化旅游融合并进,未来也将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飞奔迈进高速发展。(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