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在关岭自治县新铺镇的连绵大山里,伴随着晴空骄阳,该镇上万亩蜂糖李相继成熟。一个个饱满圆润、口感脆甜的李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垂涎欲滴。
“我家有近40亩蜂糖李,今年迎来了丰产季,平均亩产达到了800斤以上,市场价格正常的情况下亩产值达万元完全没有问题。”该镇海百合村的蜂糖李基地里,村主任母纯洪看着石山上郁郁葱葱的李子树,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他说,在石头山上种出李子树很不容易。
新铺镇是关岭面积最大的乡镇,原先的石漠化程度达到了47%,加上气候温度高、光照时间长,种植传统农作物往往事倍功半。
“就拿我家种植蜂糖李的这片地来说,原来一直都是种玉米,因为受到石漠化的影响,一亩地一年到头能收上400斤的产量就算是好收成。每斤玉米只能卖一块钱,不算自家的劳动力,除去种子肥料,有时候还要亏本。”母纯洪告诉记者,当初全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更别谈发展产业致富。
2016年,新铺镇以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为契机,根据当地气候温度高、光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等适宜蜂糖李生长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全镇范围内引导推广种植蜂糖李,并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仅让果农们去外面学习种植技术,还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蜂糖李种植管护技术培训。
母纯洪说:“当初好政策来了,大家都喜出望外。但还是有部分群众担心以后的销售问题,为了让乡亲们放心发展,共同致富,村干部和党员都主动带头种植。”
政府宣传引导,干部带头发展,群众积极参与。大伙垦地、培土、种树,将一座座石头山上变成了坡耕地,变成了如今绿树成荫的“聚宝盆”。
现在的海百合村,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种上了蜂糖李,蜂糖李产业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今年进入丰产期,棵棵李子树坠弯的枝头像极了果农们笑弯的腰。
蜂糖李丰产后,为了稳定市场和价格,新铺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大力宣传,统一价格,开拓市场,有效保障了果农利益,更为来年销售铺好了路。
“目前全镇共有15000亩蜂糖李,其中10000亩投产。有了产量和规模,我们将着力点转移到了提质增效、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上,为未来的市场销售打好基础。”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说道。
据他介绍,新铺镇党委政府将加大蜂糖李管护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蜂糖李品质,以品质创品牌。同时,引进大型企业,进行市场主体包装,利用好电商平台,让老百姓不仅能种出树、产出果,还能挣到钱。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编辑 顾宇
编审 李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