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全县全体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下,镇宁自治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大攻坚战”取得新胜利,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基础设施完成新升级,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大美镇宁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稳中提质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6.13亿元,年均增长10.51%,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5%,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控制在3%以内;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4亿元,年均增长6.6%,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987元和10539元,年均增长8.2%和9.7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4.7%和18.3%。
转型发展产业壮大
镇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省级高效农业园区6个、市级示范园区15个,发展核心基地14.58万亩,累计调减低效作物种植15.17万亩,涌现了一批优强品牌,其中“镇宁樱桃”“镇宁蜂糖李”“镇宁小黄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镇宁蜂糖李”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六马镇依托蜂糖李产业,荣获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城镇。
基础设施升级补齐
“六网会战”深入推进,县城供水二期工程和大湾变电站投入使用,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4G网络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4%和99.8%。累计投入59.4亿元,新建和改造各级公路1268公里,实现村村寨寨户户通硬化路,农村路网更完善,“黔货出山”更便捷,群众出行更顺畅。建成“天网”和“雪亮”工程前端视频监控探头1418个、城市交通基础设备190个,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发展崭新格局
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3949户、老旧小区改造2016户,完成示范小城镇“8+X”项目197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363户,整治老旧住房6506户,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户改20721户、公厕152所,全覆盖实施建制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全面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城乡整治同步深化。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完成全县教育资源整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扩建中小学51所,完成镇宁民族中学、第二小学整体搬迁,思源实验学校、第四中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和13所公办幼儿园建成使用,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社会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32.62万人,公租房保障政策惠及5622户9966人,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484元提高到625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3060元提高到4308元。
来源: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