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普定县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凝心聚力、务实进取,坚决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优的发展新路,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让百姓在得到“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守住了绿水青山。
2020年,普定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三岔河测断面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总体向好;争取退耕还林指标3.18万亩,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15度以上重要水源涵养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
蓝天白云下的普定县城
守好百姓“大水缸”
7月的普定夜郎湖畔,果林茵茵,瓜果飘香,清风拂过,湖面碧波荡漾。作为安顺城区和普定县城的“大水缸”,夜郎湖的水质优劣直接影响群众的用水安全。近年来,普定县扎实推进夜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守好了人民群众的的“大水缸”。
“过去每到夏天,前来夜郎湖烧烤,露营的游客络绎不绝,湖面、岸边随处可见生活垃圾,自从启动夜郎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以后,整个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普定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张德航介绍,2015年,普定县成立夜郎湖管理处,对夜郎湖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
2016年1月,夜郎湖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房屋征收安置拆迁工作开工仪式举行,普定县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对居住在夜郎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240户村民进行妥善搬迁安置。同时建设了两道全长21.3公里的夜郎湖一级饮用水保护区围网,禁止一级保护区内一切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地无关的建设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痕迹,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面源污染。
夜郎湖畔桃花开
夜郎湖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整体环境也越来越好。为了更好的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水体的自我过滤,普定县还投入资金将鲢鱼、鲤鱼等600万尾鱼苗投放到夜郎湖中,实现夜郎湖水域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保障水体健康安全。同时在沿湖区域种植竹柳,维护生态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打赢碧水攻坚战,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在夜郎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普定县一方面加大水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调整湖畔村民的产业种植模式,让村民守住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张德航介绍,针对夜郎湖气候特征,结合当地特色,政府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桃子、樱桃等精品水果,逐步形成了夜郎湖畔梭筛桃、冰脆李、黑樱桃、五星枇杷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果树种植,不仅带动了农户参与种植和务工就业,还为果农带来了收获季采摘游收益。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普定县在推进夜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绘就出“水清岸绿、鱼跃鸟鸣”的美丽画卷,打造了绿水青山生态转型的新天地。
昔日荒山变茶山
循环经济惠民生
工业发展与碧水蓝天和谐并存,是普定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也是普定县的人居梦想,现如今,普定多年发展循环经济终得回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降低……
7月,骄阳似火,普定循环工业园区生产如火如荼,一个个高精尖的企业以安顺电厂提供的热蒸汽循环利用为依托,不仅降低了能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在贵州洁曼洗涤服务有限公司洗涤车间,大型全自动洗衣机、隔离式洗衣机等先进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使用电厂余热(蒸汽)高温洗涤,让公司成为了全市首屈一指的大规模、好口碑的洗涤企业,为普定打造出最具特色的产业名片。
“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产业集群聚集发展区,以煤电建材、铝产业为首位产业,推动现代能源、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做大热蒸汽关联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做强经开区产业,发展壮大经开区体量。”普定县委常委、普定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涛介绍说。
据了解,作为全省5个100工程的产业园区,园区现有入住企业100余家,涉及能源、建材、食品加工、电子、仓储物流等行业,从业人员7000余人,现已逐渐发展为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高载能产业的智能一体化产业园区。
“通过集中供应热蒸汽,为园区企业解决了用汽问题,打造了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推动园区绿色、集约、高效发展。”普定县经开区党政办主任杨成福说。
据了解,2016年,普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联合安顺电厂启动安顺电厂热蒸汽供给项目,打造黔中热蒸汽保障供给基地,围绕热蒸汽供给项目做文章,普定县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与热蒸汽生产、利用相关的企业,补齐下游产业链条。
据统计,目前,国能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安顺电厂每台机组每小时25吨供汽量的改造,安顺智慧热力开发有限公司建成热蒸汽管道10余公里,为20多家用汽企业提供充足、稳定、优质、廉价的生产、生活汽源,经济实用的热蒸汽让循环产业园区吸引力不断提升。
能源循环利用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
打好生态旅游“牌”
7月,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依托生态旅游这张名片,在普定的村村寨寨,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
走进普定县玉秀街道秀水村,记者看到,前来游玩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或在景区上班,或做起了小买卖,忙的不亦说乎。
“普定夏季很凉爽,在抖音上刷到普定秀水景区景色好,娱乐项目多,就带着老人孩子过来避暑游玩。”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女士对景区的美景和服务赞不绝口。
据了解,近年来,在普定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秀水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建设了一批农旅、体旅、文旅、产旅结合的项目。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带动全村450人就业,秀水村人均收入达到108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普定县沙湾生态大观园景区,临时搭建的帐篷整齐划一,村民纷纷拿出刚采摘的水果,向游客销售。
点靓乡村迎游客
“这边很凉爽,风景也很好,每年暑期都要来小住一段时间。”已经在景区住了一段时间游客陈先生说,住在村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每天吃完饭都要出门走走,还可以到附近小河钓钓鱼放松心情。
“在家开农家乐不用房租,房子就是自己的,和老公也都有了事做,现在生活很幸福。”村民吴梅介绍,2016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吴梅就和丈夫一起开起了农家乐,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据介绍,依托普定县沙湾生态大观园建设,陇财村以产业为主,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带动旅游业发展,帮助60余户建档立卡户就业。
近年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普定旅游业趋向多元化发展,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中,普定还将围绕乡村振兴“五个目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在提高农业质效的同时,抓好农旅融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产业兴旺”。
此外,普定还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常态六要素,培育“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兴旅游产业要素,全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乘风踏浪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新起点、没有最终点。普定县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成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冯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