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厚水深、川溹峰列,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交相辉映;人文繁盛、文脉流长,历史长河中,徜徉文化之奇,黔中大地上,一步一景吐芳华。
景色秀丽的千年古寨高荡村 王恒山 摄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按照“井喷式增长,涌泉式发展,内涵式提升”的要求,坚持“全域旅游、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旅游+”发展战略,构建起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产品、经济优势,形成处处皆景、处处景不同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累计突破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超过3900亿元,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6131.5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11.12亿元,今年1至5月,我市接待国内游客2312.73万人次,过夜游客476.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5.13亿元。
业态丰富 全域旅游破茧成蝶
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旅游+”战略,强化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元素的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着力构建丰富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在文旅融合方面,我市亮点纷呈。通过挖掘屯堡文化、穿洞文化、亚鲁王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我市重点打造了《虹湖之夜》《大明屯堡》、滕甲歪寨、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等文旅融合产品;同时,持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征集红色旅游创意产品,红色旅游演艺作品,推动文旅融合开启新局面。
红色教育基地——陆瑞光纪念馆
“旅游+体育”展现城市活力。利用生态优势和山地户外运动优势,我市打造了紫云格凸国际攀岩节、镇宁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黄果树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等国际知名旅体结合赛事,格凸河攀岩小镇、永宁冰雪小镇等一批旅体融合项目成效初显。
“旅游+农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成功打造了高荡千年布依古寨、浪塘村、小河湾村、秀水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时隔十年再次来到安顺旅游深感安顺旅游发展的天翻地覆,这一次回去打算约上朋友到安顺住上一段时间,消消溽暑。”来自重庆的游客马先生说道。
如今,随着“旅游+”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市“一县一特色、景城相呼应”的产业体系日益凸显,有效推进全市旅游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以更加高品质、现代化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持续满足全球旅客的旅游消费需求。
游在村野 乡村旅游不断提质
在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石头的世界构成了高荡村极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布依文化的源远流长,还可以品乡野美食,留住乡愁记忆。
流光溢彩夜高荡 王恒山 摄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的新选项,乡村旅游景点不断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之势。
我市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载体,创意性举办“走进中国100个美丽乡村”徒步活动,油菜花旅游节、火龙果节、樱桃采摘旅游节等各类民俗活动,同时,重点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场地、旅游厕所、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硬件和软件水平,高荡村、大坝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2个民族村寨获评“贵州省第五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选12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26家乡村旅游标准示范单位,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得到快速提升。
内外兼修 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
不断井喷的游客,给我市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市从完善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促进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市加快景区智慧化建设,启动了全市智慧旅游平台系统建设,完成全市4A级以上景区接入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实现全市核心景区门票、50多家餐饮、200多家酒店的线上交易,推动服务体验升级;完善一码游贵州平台信息,推进“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建设。
在黄果树景区,游客进行线上预约,到达黄果树景区后,通过面部识别1秒即可入园;通过预约平台获取旅游推荐服务……依托景区指挥调度中心的数据分析,根据游客的年龄、来源地、性别、结构组成,利用大数据后台生成游客画像,制定景区的整体营销战略和推广策略,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如今,黄果树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正向着黄果树旅游大IP带动的安顺全域旅游目的地,乃至贵州全域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运营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方向发展。
为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我市大力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340座;打造百灵希尔顿逸林、万绿城铂瑞兹、豪生酒店、葡华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温泉度假酒店,推出匠庐·阅山、匠庐·村晓、旧州精品客栈等精品民宿,匠庐·村晓、尧珈凡舍悬崖民宿获评“贵州十大特色民宿”,匠庐·阅山民宿获评“贵州特色民宿”,凡舍悬崖民宿获评全省“长征路上好民宿”。
景区内部软硬件升级同市场监管相结合保障旅游服务质量。我市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加大旅行社及导游违规带团进店购物惩戒力度,完善失信企业、失信导游“黑名单”,持续聚焦零负团费、低价旅游、虚假广告等行业顽疾,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品牌塑造 展现瀑乡别样魅力
在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我市加强旅游产业宣传推广营销力度,不断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5月14日,安顺全域旅游营销推广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开展安顺整体形象宣传、品牌建设、活动策划、产品设计、市场开拓、客源引流等工作,联合旅行社、酒店共同打造山地旅游、医疗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扩大中高端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实现全域旅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赴境内外共开展主题推介近400场。突出屯堡文化、避暑资源,挖掘安顺历史、安顺文化、安顺故事营销新热点,推出以二日游为基础、三日游为重点、五日游为努力方向的大黄果树山地全域旅游产品。加大“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城市品牌宣传,集中打造“避暑游、民俗游、乡村游、红色游”度假康养旅游新形象,在《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公布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上,我市获评“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全域旅游目的地”。
民族文化旅游街区内当地技艺传承人在进行蜡染创作
旅游商品作为传播旅游地形象的承载物,是旅游品牌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旅游商品的推陈出新,探索搭建“安顺旅物”运营平台建设,引导入驻相关企业33家,可组织生产旅游商品500余种,全市14家A级景区新开发旅游商品48种。“安顺旅物”系列产品、“南山婆”辣酱系列等4类旅游商品分获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铜奖,关岭断桥青椒河鱼获“2020贵州省十大民族民间特色美食”荣誉称号。
如今,黔中大地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康养福地的舒适顺意正一一呈现,安顺旅游产业以发展为帆,向着新时代的目标奋勇前行。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