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崎岖的山路往山顶走,记者来到了平坝区国有大坡林场的森林防火瞭望塔,经过几分钟的攀爬到达了瞭望塔顶,放眼望去,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绵延不绝,漫山林海中,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大坡林场始建于1958年,大坡林场总面积10200亩,森林蓄积从2016年的12.2758万立方米增长到14.1162立方米,林场森林覆盖率95.32%,林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林场以松、杉、柳杉和竹林主为主,是平坝区绿色生态屏障,更是森林资源精华所在。
“生态财富就是社会财富。大坡林场始终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主要工作,一代代林场人团结奋进,众志成城,实现了林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山林一天天变绿,湖水一点点变清,最初的梦想,已然在这片沃土美丽绽放。”平坝区国有大坡林场场长廖正武说,“十三五”以来,平坝区国有林场把握林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和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2020年12月,经贵州省林业局批准平坝区国有大坡林场成为了安顺第一批智慧型示范林场。
林场的变化非一朝一夕之功,离不开领导班子的开拓创新和职工队伍的大局意识,离不开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几代林场干部职工充分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不忘绿化荒山的初心,牢记生态建设使命,抢抓机遇,上下同心,积极行动。
“2016年以来,在森林防火期间,特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前后,大坡林场在林区要道设防火检查点,宣传林业政策,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文件方针政策。”廖正武说,每年在林区公路、学校、村寨周边钉挂防火标语100余块,在林区公路要道写刷森林防火警示宣传内容8处,与林场周边30余户村民签约森林防火告知书,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做到森林防火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森林防火期内,大坡林场严格制定防火值班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场长、副场长和护林队队长负责全场森林防火工作,并轮流带队值班,全场职工参与,组织专业扑火队员随时待命,由于长期工作落实到位,在“十三五”期间森林火灾发生面积为0万亩,火灾率为0%。2016年以来共办理各类林间零星受灾森清理蓄积675.53立方米,减少了林业有害生特的传播途径,通过有效防治和监测“十三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0万亩,实际成灾面积0万亩,成灾率为0%。
从2016年至今,全场累计完成造林282.41亩,中幼林森林抚育累计13783亩,森林抚育间伐蓄积1037.48立方米,林木主伐蓄积970.8立方米,如今,大坡林场成为了安顺首批“智慧林场”试点之一,该项目推出后,林场资源管理将得到质的提升,智慧林场的实施加快推进数字林业建设、促进了林场管理模式的变革。
“智慧林场是解决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体系管护的建设,传统森林防火全部是通过护林员巡护来实现的,结合林场实际问题,传统森林防火监测难度系数很大,大坡林场的每个林区之间跨度有10多公里,因此,要加快国有林场信息化建设,实现国有林场防火监测由传统依靠人力向利用视频、空间数据信息化技术转变,从而实现整个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林业资源信息共享,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提供支持。”廖正武说,“智慧林场”试点项目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针对林场的立体实时感知、管护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场发展新模式。实现林区小班的可视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提高林场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一体化集成、智慧化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资源管理系统、场务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系统等系统,改变传统的林场管理方式,而达到实现林场管理智能化。
“以前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是实时坚守,轮着班来这里值守,只为保护大坡林场的森林资源,“智慧林场”的建设让林场管护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安全放心。”站在瞭望塔上的工作人员张友文看着远方高兴地说到。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