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四抓”聚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2021-08-11 11:05:1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宜居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安顺市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全局,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带动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宜居乡村建设,用农村人居“小环境”构筑美丽中国“大生态”,为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培育文明乡风、农业提质增效及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重点,上下联动齐发力。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要求,深入谋划在全市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全市出台了《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标准”,把治理乡村“脏、乱、差”等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全面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沟塘水污、清理畜禽粪污、清理房前屋后、改善房屋装饰外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严禁秸秆焚烧、严禁垃圾乱烧、严禁私搭乱建、严禁乱占耕地)专项行动,采取“县级领导包片、乡镇领导组织、村级干部动员、群众主体落实”的方式,所有自然村寨围绕治脏、治乱、治违广泛推开,迅速掀起全民关心、群众自觉自愿、广泛参与、持续巩固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热潮。乡村大扫除已形成长效机制,宜居乡村创建加快推进,村容村貌与农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深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点赞,许多群众的生活习性和卫生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抓试点,示范引领显优势。按照“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创建示范村”工作要求,全市确定了17个宜居乡村建设示范点。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坚持以“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为总体思路,以群众为主体,重点打造示范户、示范村,“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分类分级推进工作开展,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乡村主干道路、通组路、联户路等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道路、河面、村庄出现了清洁靓丽的场景。坚持示范带动,大力总结推广专项行动中打造的示范样板,持续增强村民及村民自治组织参与行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群众开展专项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涌现出了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等先进村,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比学先进。随着宜居乡村创建的深入推进,基层干部群众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各地都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比如,普定县练好“引、导、带、领、干、改”六字经,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即:党组织“引”、宣传发动“导”、示范创建“带”、志愿者参与“领”、户为主推进“干”、评比推动“改”)。又如,经开区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阵地、党建+治理、党建+产业、党建+宣传,每村发动农户率先打造5-10户示范户作为村样板,逐步建设全区的样板村。目前,已经打造了牛蹄、羊场、平寨3个示范村。紫云自治县黄鹤营村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起数字乡村平台,做到综合治理、房前屋后卫生清洁等动态监测、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宜居乡村创建成效。
  抓难点,统筹调度重落实。围绕当前创建工作的堵点、难点,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工作部署会、全市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推进会,全面发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群众,迅速彻底解决好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为奋力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创造条件、打牢基础。用好督促问效这把“利剑”,抽取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等16个单位相关人员形成了4个督查组,对全市8个县(区)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进行了两次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以抓任务落实的成果,倒逼和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确保7月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明显提升,8月底全面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户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家中物品摆放有序整洁。比如,被全市通报批评的西秀区宁谷镇,仅用一个多月就实现从问题典型到经验典型的“华丽转身”。G356国道贯穿镇而过,人流物流密集繁杂,多年来脏乱差严重,乱搭乱建,汽车乱停乱放,农贸市场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安顺对外形象。宁谷镇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创建,一改昔日脏乱差,街道干净整洁,汽车有序停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靓丽一新。对其整改推进宜居乡村创建的做法和成效,市委主要领导作出了肯定性批示。
  抓弱点,补齐短板优作风。在全市印发《关于对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各县(区)按照《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安市办函字〔2021〕36 号),对照“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标准”对所有行政村开展自评打分,按照自评分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为达标村,自评分在80分以下的为未达标村。全市开展宜居乡村自查村1077个,其中892个村达标,达标率82.82%。西秀区自评达标141个村,未达标86个村,达标率62.11%;平坝区自评达标71个村,未达标10个村,达标率87.65%;普定县自评达标156个村,未达标19个村,达标率89.14%;镇宁自治县自评达标150个村,未达标45个村,达标率76.92%;关岭自治县自评达标149个村,未达标5个村,达标率96.75%;紫云自治县自评达标161个村,未达标6个村,达标率96.41%;安顺经开区自评达标33个村,未达标的14个村,达标率70.21%;黄果树旅游区自评达标31个村,未达标0个村,达标率100%。在各县(区)自查自纠基础上,市级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深入走访了解实情,强化督查补齐短板,进一步压实从县(区)到乡(镇)、村(居)的责任,对“不达标”村寨包保到位、集中整治。在解决问题强弱项的过程中,全市始终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并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和作风建设的范畴,真正以学促行,知行合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施策、农村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身先士卒,在与老百姓的并肩战斗中,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力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干群一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抓宜居乡村创建是环境上的大扫除,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是思想上的大扫除,宜居乡村创建的过程成为改进作风、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的过程,两者持续深化,全市干部精气神明显提振,广大农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史学轩)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