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勾画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

2021-08-15 18:28:2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初秋时节,康养福地安顺,凉风送爽,稻花飘香。绿水青山间,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如诗如画。阡陌田野上,村民欢歌采摘、笑迎丰收,生机盎然。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航拍图.jpg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航拍图

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在开展。67岁的退伍老兵杨兴龙和村里其他4位退伍老兵一起,每天清晨都进村巡查,看到白色垃圾,弯腰顺手捡到路边的垃圾斗里。“村庄越来越漂亮了,我们感到自豪,也觉得有义务为乡村建设出力!”擦一把脸上的汗,杨兴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治”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今年来,安顺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确定“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的目标,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勾画安顺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

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

——村民愿意,事情才能做好

因家里卫生打扫干净、整洁,普定县坪上镇石板村村民周恩洪家最近被评为宜居乡村示范户,前来的参观学习的村民无一不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农户家中整洁的摆设.JPG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农户家中整洁的摆设

周恩洪家门口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草,庭院当中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走进屋内,客厅宽敞明亮,沙发干净整洁,白色瓷砖地板纤尘不染。“家里干净,看着确实舒服多了。”跟着周恩洪走进厨房,这里的生活物件多,但摆放整齐,杂而不乱。

在这位70岁的农村老人来说,家里保持干净整洁,习惯之后就是举手之劳。“爱干净就是一个习惯问题,村里卫生打扫干净了,苍蝇蚊虫都要少了许多。”周恩洪说,村庄干净了,心里感觉舒畅多了。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宜居乡村创建攻坚队成员进村清扫垃圾.JPG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宜居乡村创建攻坚队成员进村清扫垃圾

目前,石板村按照“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了一支30余人的整治队伍,采取“网格化”的管理体系保障“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顺利推进。“党员示范带动,村民自发去做,事情才能做好”。石板村村支书刘兴华总结村里环境整治成功的诀窍。

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村庄环境的改善,让村民有了更强的主体意识。

走进石板村村民周恩祥家,沙发整洁,地板拖洗干净,窗台上无杂物堆积。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农户正在整理家中的家具.JPG

普定坪上镇石板村农户正在整理家中的家具

“现在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周恩祥曾是村里卫生整治的“落后生”,不但不清扫家里的卫生,还有随意扔垃圾的坏习惯,一度被村委列入“黑榜”名单。

“我们在做他思想工作的同时,带着他去那些示范户家中看,次数多了,对比起来,他知道全村就他家最脏,会觉得不好意思。”石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旭说,从以前的爱乱扔垃圾,到自己主动打扫卫生,村民的观念慢慢发生了改变,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激发了村庄发展的活力。    

从“袖手看”到“动手干”

 ——爱美比美,成了乡村风气

彩绘百墙随处可见、爬满绿藤的墙角小景......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家家户户干净整洁、房前房后处处见绿。

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新打造的小庭院一角.JPG

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新打造的小庭院一角

村民焦长江打扫完屋内的卫生,还不忘为屋前的盆栽浇水,只见花盆里的花开的正艳。“自己动手把家装饰的再漂亮一点,下次给你家评示范户。”驻村第一书记张红不吝称赞焦长江的自主参与行为。

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宜居乡村.JPG

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宜居乡村

“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让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实现了从‘袖手看’到‘动手干’的转变”谈到创建宜居乡村的做法,张红介绍说,后寨村通过发动“妇联”主动参与及“小手牵大手”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目前村里形成了“爱美比美”的风气,家家户户门前都装饰了小花坛。

阿歪寨牛蹄组通过创建宜居乡村改善乡村环境吸引游客游玩.JPG

阿歪寨牛蹄组通过创建宜居乡村改善乡村环境吸引游客游玩

环境对人的改变,也正在经开区阿歪寨村上演。“你来看,我家门口以前是一堵墙,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墙拆除后,我自己种上了花草、蔬菜,装饰起来,不比隔壁家的庭院差呢!”谈起自己精心打造的美丽家园,娄德江心中充满自豪。如今,由于村里的环境改变,娄德江还利用自家的庭院开了一家叫“依楼食坊”餐饮店。

经开区阿歪寨村牛蹄组村容村貌.JPG

经开区阿歪寨村牛蹄组村容村貌

村支书韦俊介绍说,今年来,阿歪寨村村里党员干部对环境整治干劲十足,以治理乡村“脏、乱、差”为切入点,迅速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通过采取“一约四会三榜”方式,每月评出示范家庭和落后家庭,在村公开栏用照片直观地展示,村民们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村居环境日益改善,村里人气越来越高,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在不断增加。

如今,阿歪寨村依托青山绿水,农旅产业正兴旺,人居环境不断美化,成功入选为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家园

——共建共享,建立长效机制

走进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在文化广场旁的村居墙壁上,两面鲜艳的流动红旗,显得格外显眼,流动红旗上写着“刘家寨卫生户流动红旗”。

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参与村庄事务、实现共建共享,需要一套长效机制来保障。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流动红旗.JPG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流动红旗

“兴旺村刘家寨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每次评选“卫生示范户”5户,每户给予一提卫生纸、一包洗衣粉作为礼品奖励。以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宜居乡村工作,形成互学互比的氛围。”兴旺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波介绍说。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召开院坝会动员群众整治村居环境.jpg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召开院坝会动员群众整治村居环境

“上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查看创建宜居乡村“红黑榜”公示,在手机APP上可实时查看垃圾处理情况。”这是兴旺村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搭建“数字乡村”平台,任波介绍说“手指只要轻轻一点,还可以随时对‘脏乱差’现象拍照,发布到数字平台进行曝光,达到监督治理的作用。”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乡村数字治理平台.JPG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乡村数字治理平台

数智化推进宜居乡村创建,是平坝区在兴旺村建立的首个试点,目前该治理方式正在有效推进中。

创建宜居乡村,规范村民行为,村规民约也发挥了不小作用。“我们将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如果某家屡教不改,就不能享受村里的各种福利。”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总支部书记肖正强说,比如儿子不肯对垃圾进行分类,其父母的相关补贴款就暂缓发放;如果党员不带头分类,就取消其评先进的资格。“这些规章制度既规范了村民行为习惯,也保证了公平公正。”

在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确保治理有效,我市各县(区)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涌现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村容村貌.JPG

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村容村貌

西秀区每半月对17个乡(镇、街道)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对后三名的村(居)采取实地“观摩”,开展有“辣”味的宜居乡村创建。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一角.JPG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一角

平坝区采取“乡镇自评、乡镇间互评、区级督查、全区评比”的考核制度,一天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旬一考核,一月一排名,考核结果和年终目标考核、村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

普定县练好“引、导、带、领、干、改”六字经,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宜居乡村创建。

西秀区旧州镇甘橖村村容村貌.JPG

西秀区旧州镇甘橖村村容村貌

镇宁自治县成立15人工作专班,采取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评比“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全覆盖督查,

关岭自治县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通过专项督导,按时序分梯次推进宜居乡村重点任务,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关岭样板。

紫云自治县采取“县级抓1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抓3个示范村、每个村抓2个示范组、每个组抓2户示范户”的“1322”四级示范方式,把镇、村两级干部和“一村七员”组织起来,通过抓干部带群众,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

经开区,采取“一约四会三榜”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黄果树旅游区采取三级督促指导制度开展卫生环境大比武,对各镇、村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并严格落实奖惩。

西秀区旧州镇甘橖村坐在岗亭休息的村中老人.JPG

西秀区旧州镇甘橖村坐在岗亭休息的村中老人

一块“荣誉牌”,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一部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环境整治的规范性;一套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共建共创的攻坚合力。

如今,在长效机制作用下,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宜居家园”的创建已成为安顺每位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吴学思 桂传念

责任编辑:陈亮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