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足,口感好,距离近,高坡村的葡萄品质确实不错,去年到这儿批发了不少葡萄到县城里销售,一次就要拉上几百斤。今年葡萄一成熟,我们就赶忙来订货。”关岭自治县关索街道高坡村的紫王葡萄才成熟几日,当地的许多水果商已经前来订货,其中有合作多年的老商家,也有慕名而来的新顾客。
航拍关岭高坡村百亩紫王葡萄园
脱贫攻坚期间,高坡村村“两委”紧抓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多方学习考察,多次开会商讨,从黔南州长顺县引进紫王葡萄品种,并依托村里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建设种植了100余亩的标准化葡萄园。
通过几年耕耘,高坡村的葡萄园管理越加规范,产量逐渐增高,销售步入正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小葡萄结出了甜蜜的“致富梦”。
“今年的葡萄品质好,才成熟4天就卖了一万多元。”在葡萄园里,村里专门负责葡萄园管理的村干部许大明说起这几天的销售情况,脸上堆起了笑容,也对今年的效益越发有了信心。
当地群众在葡萄园实现就近就业
许大明告诉记者,今年高坡村的紫王葡萄园亩产达到了3000斤以上,并采取三种方式进行销售。100斤以下为零售价每斤5元,100斤以上为团购价每斤4元,同时选出品质最优的葡萄进行礼品盒精装,每斤卖到了6元。
“随着管理技术的提升和规范,产量也逐渐增高且稳定。按照现在的产量和价格,真正实现了‘万元地’的目标。”许大明说道。
大胆探索,积极发展。高坡村在脱贫攻坚期间,按照“贫困户贷款,合作社还款,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鼓励村中28户贫困户通过“惠农脱贫贷”贷款280万元,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用于发展建设紫王葡萄园。同时,建立紫王葡萄项目“631”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薪金+租金+红金”的增收模式,最大程度让利于民,让群众实现增收。
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该村村民伍佰芳在葡萄园工作已有段时日,从修枝、除草、套袋,到摘果、打包、搬运,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让她成为村里的“上班族”。
伍佰芳正在采收葡萄
“原来在家务农收入低,外出打工又照顾不了家庭,现在到葡萄园里工作,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庭。”提及如今的工作情况,朴实的伍佰芳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感谢。
“目前我们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发生变化,在乡村振兴期间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老百姓获得最大的受益。”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希告诉记者,高坡村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