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进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红星村的花椒种植基地,漫山的花椒已经相继成熟,颗颗饱满,椒香四溢,没走几步就能看见当地椒农正在采收花椒。
红星村花椒种植基地
当地群众正在采收花椒
“我们全村共有3000亩花椒,其中已经挂果投产的有1500亩。针对花椒基地的建设,我们今年在街道办的资金支持下建设硬化机耕道4.4公里,将整个花椒基地贯通,老百姓相当支持,纷纷让出土地来修建。”红星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韦锟告诉记者,该村3000亩花椒均是农户自种,大伙的发展热情相当高涨,闲时坐下来拉家常,都在讨论花椒怎么管理长势才好,要怎么去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村里但凡能栽种花椒的地方都种满了。
走进该村木札组,许多群众家中庭院前后都种植了花椒。
在该村的花椒基地里,椒农韦汗禹一家正在加紧采收花椒。韦汗禹带着手套,拿着专用的剪刀,将花椒连枝带叶一一剪下,孩子们再用小剪子把花椒剪到背篓里。
红星村椒农韦汗禹正在采收花椒
“家里种植了7亩花椒,有部分花椒才挂果一年,平均每亩能产600斤左右,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价格降低了一些,赶场天自己拿去集市卖每斤能卖10元,商家来村大批量收购,每斤也能卖8元。不管怎么算,像这种坡地,种植花椒比种啥都强。”韦汗禹说,红星村的花椒能从6月采收到8月,孩子读初二,放暑假就一起来地里帮忙。
韦汗禹的孩子暑假期间跟着父亲到地里采收花椒
在脱贫攻坚期间,作为本村人的韦锟每次开大会小会都要宣传种植花椒好处,都会算一算发展花椒的“经济账”。在他的鼓励下,该村木札组最先发展起花椒产业。随着产业的成功推行,从2019年开始,其他组在木札组群众的带动下也相继发展种植花椒。
红星村所产的优质花椒
“木札组的群众花椒丰收了,自家忙不过来都会请村里其他组的乡亲来帮忙采收花椒,70元采收一天。来务工的群众看着对方一天采收几百斤,要赚几千元,他们自己会对比种苞谷的效益。加上村‘两委’每逢开会,我和村里的干部就要推广发展花椒产业的优势,久而久之大伙都开始发展花椒,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韦锟说道。
据韦锟介绍,红星村从2015年开始就与市内多家餐厅合作,所以哪怕受到疫情影响,花椒的销售渠道也较为稳定,今年每斤鲜花椒销售价为8至10元,真空包装后每斤为15元。
该村木札组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花椒
在韦锟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该村的木札组,组里的许多群众家中庭院前后都种植了花椒,也成为了红星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来到木札组花椒种植大户韦汗周的家中,刚进门便有花椒香扑面而来,在干净的庭院里晾晒着满地的干花椒,他的女儿正在用耙子将晒好的花椒聚拢。
木札组花椒种植大户韦汗周的女儿正在晾晒花椒
“10斤花椒可以晒2斤干花椒,每斤能卖100多元。”韦汗周家里种植了20多亩的花椒,每年都有十来万的收入。
把花椒产业作为全村的主打产业来发展,红星村逐渐形成了“三个统一”的发展方向。统一产业管理,让种、管、养标准化,保障花椒品质;统一技术培训,减少病虫害,降低群众的市场风险;统一价格,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并且该村“两委”积极谋划,整合资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逐步让花椒产业走向市场化。
“接下来我们打算修建蓄水池,使用有机肥,不断对花椒品质进行提质增效。同时,计划建设花椒体验园,体验园里包含餐厅、网络直播间、疗养室等区域,并且挖掘花椒树的价值,将采摘花椒时剪下的粗枝制作磨牙棒,细枝叶打磨成粉加工成泡脚粉等疗养用品。”韦锟告诉记者,红星村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