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经开区:学史力行办实事 宜居乡村增福祉

2021-08-23 20:36:1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近段时间以来,安顺经开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尺,以治理乡村“脏、乱、差”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鸟瞰阿歪寨  戢良珍摄.jpg

鸟瞰阿歪寨  戢良珍摄

  深入基层  走访调研解决难题

  3月底,安顺经开区召开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及私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会,率先在全市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4月10日,安顺经开区乡村振兴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幺铺镇石板村召开,安排部署2021年全区乡村振兴暨人居环境工作任务。5月21日,全市召开加快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推进会后,经开区立即将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当前重点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帮工作专班,该区党政“一把手”包保示范村,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两级对标形成书记、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安顺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密集带队调研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先后到西花村、王庄村、平寨村、阿歪寨、牛蹄村、样场等地,就村民生活垃圾、污水管网、村容村貌及居民庭前屋后等整治工作进行现场调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各部门积极参与,走村串寨激发群众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制定奖惩措施。建立四级包村责任机制,区领导、区直部门、镇(办)、村支两委、干部职工对所包保村及结对户的宜居乡村创建联合发力,各负其责。同时,建立干部职工结对包保农户机制。如宣传部每个职工结对包保平寨村二十户人家,户户均须宣传到位、引领到位、治理到位。全体干部职工白天在本单位上班,夜晚则深入47个行政村,入户宣传发动群众,整治卫生死角,阐释“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具体内容,营造了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发动广大群众28万余人次,清除垃圾28万余吨,拆除影响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5万余方,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推进全区作风教育大转变、大提升。

马厂村群众 袁琴书摄.jpg

马厂村 袁琴书 摄

  规范行为  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安顺经开区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乡村宜居创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约四会三榜”模式,推动宜居乡村创建取得新成效。一约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四会是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三榜即设立红黑榜、积德榜、乡贤榜,一“约”约出新文明,“四会”绘出众和谐,“三榜”帮出新风尚。有效地规范了村民的行为习惯,树立了良好的乡村文明氛围,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宜居乡村创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马厂村在村活动中心、村委等不同点设置了“一约四会三榜”宣传栏和创建宜居乡村红黑榜展示板,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引导村民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凝心聚力共建宜居乡村。目前,“一约四会三榜”在全区各村大力推行,各村立足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及时开展村民议事,广泛开展禁毒禁赌宣传。推行以来,召开60余次院坝会,入户宣传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开展道德评议会近100次。170余人次上红榜,20余人次上黑榜,积德榜上榜人数82人,乡贤榜上榜人数69人。“一约四会三榜”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约束了村民的不道德行为,提高了村民参与宜居乡村创建的积极性,还畅通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沟通的渠道,有效地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业带动 安顺经开区税务局供图.jpg

产业带动发展 安顺经开区税务局供图

  产业带动  提升颜值幸福满满

  安顺经开区结合各村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选好产业,通过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板块农业,鼓励整合资源成立“产业联合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按照“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模式,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重点围绕虹阳扶贫、聚福菌、坤达等国有公司,以及天赐贵宝、天地人和等民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食用菌、花椒、莲藕等主导产业。依托年产菌包1亿棒、年产值10亿元的聚福菌产业园抓好产业扶贫,在全区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食用菌、经果林、莲藕、花椒等作物,积极推动村村共建、村社共建、村企共建等发展模式,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把产业振兴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实现集中资源要素,实现“抱团”发展,有力推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将幺铺镇莲藕产业作为产业样板,按照“企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的构架,盘活“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建成横跨幺铺镇安湖、磊跨等5个村寨的“十里荷廊”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农旅融合美丽乡村示范带。“十里荷廊”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其核心区域羊场村获评为贵州省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牢固抓好乡村景点打造建设,立足群众主体地位、避免大包大揽,立足乡村特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立足废旧物件利用、避免大销大毁。在私搭乱建、清理清塘专项整治中,节约了投入劳务支出;在原有石墙、老屋、石板街巷、小院落基础上升级美化,保护传统村落,凸显生态山水景观和乡村田园特色;创新设立“旧物回收利用交换点”,将村民废弃杂物汇集一处,用于搭建篱笆墙、瓜篷、小花园、庭院装饰等,变废为宝,DIY创意作品随处可见,让一砖一瓦皆成景,一草一木皆有韵。利用三合苗寨美丽乡村的打造经验,加快推进平寨二期、马厂新村、“农业观光·十里荷廊”等农旅结合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深度挖掘开发,鼓励农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培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富旅游业态。挖掘藤甲文化等优质资源,努力开辟文化旅游新阵地,提升文化自信,提高乡村文化品味,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宋旗镇创新村、幺铺镇阿歪寨村、安湖村、龙井村、羊场村5个产业发展型村寨入选为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曾属国家一类贫困村的阿歪寨,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批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安顺经开区将创建宜居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校验场”,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村青山绿水环绕、户户环境干净整洁,展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新画卷。(胡宇)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唐琪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