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为民办事,调研收集各村(居)拟为群众办实事清单14条。
政务服务中心从规范管理入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让群众办事不再难。今年,五峰街道办服务窗口共受理各类办件2150件,均在法律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办结,真正做到为民办事,方便群众,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的“一站式”服务,完善街道、村二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上半年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排查3次,及时处理和整改存在问题;争取项目资金57万元,接入青河村林下经济灌溉工程管网,安装净水设施解决青河村新寨组季节性缺水问题,持续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维护,确保全街道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春,五峰街道办根据节后务工返岗农民工需求,推送就业岗位信息64期,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宣传,配合相关部门为农民工提供“点对点”免费乘车返岗服务,共输出返岗人员29人。同时,协助县人社局动员组织11人参加挖机培训并取得驾驶证;电工、焊工培训并取得证书8人;为7户符合条件的创业劳动力办理创业贷款。
青河村林下产业基地
整治人居环境 创建宜居乡村
海子村是紫云县城的“北大门”,清澈的海子水库被村庄紧紧环抱,水库边的栈道、凉亭是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从海子公园步入海子村,干净整洁的村子里,一栋栋小楼房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室内室外洁净如一。
“这块围栏围起来的空地,之前堆放着垃圾,我们将其清理后,把土地进行翻耕,播种的花种已经开始发芽了。”海子村村支书罗光瑞指着一块空地说,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海子村深入发动群众,形成合力抓落实,成立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包保责任区域;以村民组为单位,及时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册,充分利用广播、移动小喇叭等方式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7月初以来,海子村紧盯重点、难点,不留死角开展‘四清’行动,重点落实道路管理维护,河道卫生治理,水库漂浮物清理等,共清理垃圾堆放点25处500余吨。”罗光瑞说,该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成立由党员干部、寨老、联户长等组成的文明评议小组,对全村942户农户进行文明评议,评议内容包括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崇善美德等,对评议出的优秀户予以物资奖励,以激发群众的争先创优意识。
干净整洁的中心村骂柱塘组
“整治前,村庄里垃圾乱丢,柴草和农耕工具随处堆放的现象严重;整治后,家家户户室内室外整洁了,寨后的海子水库水面上漂浮物不见了,寨中还建了不少小花坛,村庄变靓丽了。”海子村村民陈仕海说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是分不开的,这样的成果还体现在五峰街道甘桥村。走进甘桥村如同走在花园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小花园或一个小菜园。
“甘桥村农户修建的小楼房都采取花园式建筑结构,看上去既美观又宜居。”五峰街道办驻甘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斌说,甘桥村成立人居环境治理监督小组,自下而上反映问题,自上而下督促整改,整改内容包括房前房后私搭乱建、室内室外环境卫生、柴草堆放是否整齐、物件摆放是否整洁等,通过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改变群众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今年来,五峰街道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要求,把工作任务细化到村、分解到点,明确责任分工、行动目标、整治内容,分阶段、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峰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胡伟说,同时,全力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目前,五峰街道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2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以上。
发展生态产业 助力群众增收
青河村村民进行蜂蜜管护
走进青河村林下养蜂基地,成片的万寿菊争相开放,蜜蜂嗡嗡嗡地在菊花丛中采集花粉。
“该林下蜂养殖基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花草树木众多,为养殖蜜蜂提供了蜜源条件。去年5月,五峰街道办从四大寨乡纳容蜜蜂繁殖基地采购来500箱蜜蜂,培育分箱后现有蜜蜂600箱。去年,共收割蜜糖1000余斤。”五峰街道办主任吴启超说,为增加蜜源,今年,该街道办在林下蜂养殖基地种植了100多亩万寿菊。目前,该基地已收割蜜糖500多斤,预计即将收割的秋蜜不会低于600斤。
在五峰街道办海子村食用菌种植大棚里,架子整齐地摆放着菌棒,几名工人正在给菌棒注水,预计本月中旬就能采收香菇。
在五峰街道办中心村,金色的稻田散发出浓浓的稻香味,今年,该村狠抓粮食生产,利用坝区土地资源,种植了1361亩水稻,确保群众粮食自给自足。
“为增加经济收入,中心村每家每户都种植红芯红薯,每户种植面积2亩至10亩不等,村级合作社种植200亩红芯红薯。”中心村村支书梁玉林说,待稻谷收割后,中心村将利用坝区土地种植蔬菜、油菜等见效快效益好的农作物。
中心村村支书梁玉林在察看红薯长势
“下一步,五峰街道办将统筹秋收、冬种有序有效推进坝区、公路沿线基础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基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胡伟说,今年来,五峰街道办紧紧围绕县里提出的“三提升两壮大”“两红一芯”产业规划,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确保产业收效成为群众增收门路。同时,以酸枣坡(青河村)林下产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海子村220个大棚及500亩以上坝区为辅,兼顾公路沿线种植,全面推进街道办产业结构调整。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