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关岭自治县顶云新区320国道民中路段与关岭第二中学的交叉路口,昔日沿街的流动摊贩、两侧的违章建筑和满地的白色垃圾已然成为了“过去式”。
自全市“文明乡风 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县顶云街道办事处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归行纳市,主动引导流动商贩有序经营,全面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居环境获得大幅改善。
“原先这片区域流动摊贩很多,沿街占道经营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加上关岭第二中学学生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320国道两侧的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较多,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顶云街道创建办负责人刘芝恒说道。
据刘芝恒介绍,顶云街道以‘治脏、治乱、治违’为重点,严格按照‘一个月见成效,三个月彻底改变’的工作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推进辖区内320国道沿线私搭乱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行为,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利用原顶云中心小学操场设立“顶云地摊经济市场”,从源头上解决占道经营和环境治理问题,有效破解了城区“脏乱”难题。
“目前市场内共有商户80余家,绝大多数是原先在320国道民中路段与关岭第二中学交叉路口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刘芝恒告诉记者,刚开始组织引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难度较大,摊贩们担心会影响生意,通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并在各路口设置引导标志,引导有需求的市民到市场内进行消费。
走进顶云地摊经济市场,市场内部宽敞整洁,经营户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在指定区域设置摊位,摊点摆放整齐规范,许多群众正在市场内各摊点前购物消费。
“市场8月2号开市的,一开始我们还担心搬进来生意不好,但只过了一个星期生意就恢复了,现在全部集中在市场里,生意反而比原来还好了。”市场经营户张小萍原先在路边摆摊经营,车辆一过就卷起一阵灰尘,卫生始终做不好,如今来到市场里经营,增加了板凳桌椅,既正规又卫生。
把群众所需落到实处,设立地摊经济市场,不仅为流动摊贩“安了家”,集中经营也让其收入有所提升,并且通过规范经营,让公路不再“乱、脏、堵”,让城市面貌更洁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