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民生之本。
在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生存、生活及生产等众多方面,也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紫云村民梁石堡接净水器的水喝
从“没水喝”到“喝好水”,从“饮水难”到“饮水甜”,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落脚点,多措并举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难题。
短短几年时间,一汩汩丰沛、干净、健康的清水,带着浓浓的民生温度,流进了千家万户,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终于是告别了过去看天吃水的日子,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有水用,而且经过净水器处理,喝的都是干净水。”身在缺水地区,紫云自治县宗地镇戈枪村村民杨小福对生活中水的变化体会很深。
曾经,位于安顺南部的紫云自治县,是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地区农村集中存在供水率低、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难点所在。
因此,以紫云为重点目标,我市全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工作,从供水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程度、管护机制落实等方面开展“督”和“战”工作,确保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督战工作取得实效。
2020年,市水务局组建9个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工作组,深入到全市各县(区)、各乡(镇)、村(组)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督战工作,逐村逐户摸底排查,逐项整改农村饮水安全短板问题。针对当时尚未脱贫出列的紫云自治县,选派7名干部职工常驻紫云自治县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督战人员下沉到基层一线,会同省、县督战队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督战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机制,信息共享。同年,市水务局还组建了2个应急抢修队,保障紫云自治县农村供水工程维护抢修,共解决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白石岩乡等10个乡镇29个村58个组的农村供水管护抢修问题。
普定乡镇供水厂使用的新设备
与此同时,普定县通过连片集中供水和公司化管理模式,使片区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
在夜郎湖畔的坪上镇,经过重新改造的镇自来水供水厂,日供水量达到了5000吨,供水源源不断;在穿洞街道办龙场片区,通过将原来28个取水点进行优化整合,统一取水,供水水量和供水质量都得到有效保障;在穿洞街道办靛山村,通过连片化、片区化、企业化的管理,让7000余户,5万余名群众纷纷喝上了甘甜的放心水......
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围绕饮水安全这一痛点,普定县整合项目建设资金1.8亿元,将400余处工程整合为52处,采取一乡镇一个稳定水源点、一个水厂供给一个乡镇,建成片区供水10处,所有乡镇、街道做到片区供水全覆盖。相对于传统方式,水源水质都有了保障,供水保证率高。
镇宁自治县水务局在沙子乡实施了的集镇供水工程,图为抽水装置。
在解决水源、水质、供水保证率的基础上,普定县组建注册了普源水务公司对乡镇片区供水进行管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公司化经营,供水用户达到7.3万多户38万多人。2019年日供水12000多吨,实现水费收入1100多万元,达到一个中小县城供水规模。
在管理过程中,水费收取方式多样,村民可采用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缴纳水费。通过企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重建轻管的问题,走上了以水养水,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壮大了公司的融资能力。
“我们之前用水是在两公里之外的远处去挑,现在路也通了水也通了,用水不愁,很实惠,很方便。”普定县穿洞街道茗兴村高寨组农户杨国华说。
无论是紫云还是普定,都只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7月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截止2020年6月30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解决,达到贵州省脱贫出列评价标准。
紫云戈枪村村民房前的蓄水箱
如今,紫云麻山腹地里的群众们已经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关岭石漠化大山里的村民们也不再为缺水发愁;镇宁革利乡高海拔地区的农户再不需要靠马驮水......安顺农村群众都用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然而,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绝不会停歇,我市完善工作机制,压实细化措施,建立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专线服务保障体系,让农村饮用水安全持续得到保障。
建立专线服务中心。我市在市水务局建立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专线服务中心,设置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专线专用电话号码,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接听和记录群众反映问题,经研判分析和分类整理后,反馈县(区)及时核查处置,搭建起集接受群众问题反映、维修养护派单、整改情况反馈等为一体的大数据监管平台,打通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最后一公里”,有效保障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构建县级处置平台。各县(区)水务部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县级处置平台,落实专人负责,并分别成立3支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队,配备 APP 终端手机,分片包保制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任务,确保群众反映诉求第一时间处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打若村通了自来水
建立问题回访机制。市水务局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回访制度,依托群众通过专线反映问题记录单,采取维修后及时回访、季度回访、年度回访等方式,对县(区)问题解决情况开展定期调度,确保群众诉求圆满解决,形成收到问题反映、建立问题台账、研判分析整理、派遣核查工单、现场维修处置、上传维护结果、群众回访调查等工作机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的监管水平和维护效率。
目前,全市农村供水保障专线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市、县两级平台正抓紧完善相关网络支撑,通过水务部门“监管责任”直达,管理单位“管护责任”直通,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