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奋力攻坚

2021-09-08 09:18:4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今年1至6月,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97.9%,PM2.5等六项监测指标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中心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达规定标准值。

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安顺中心城区环境优良

安顺中心城区环境优良

唱响“绿色大发展”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又是一年丰收季。

普定循环工业园区内,货车、小车穿梭而行,企业生产紧锣密鼓,安顺电厂热蒸汽基地的输送管道宛如长龙向外延伸。道路两旁,工厂林立,机械的轰鸣声回响在车间内,随处可见工人们繁忙的身影。

在贵州镁程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工铝单板,该公司的总经理徐内明指着正在加工的产品介绍道:“我们可以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做出不同的‘私人订制’非标产品。”

作为安顺市重大项目,贵州镁程铝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入驻普定循环工业园区,2019年6月一期建成投产,产能为50万平方米幕墙铝单板。目前已建成全套生产线两条。

作为全省5个100工程的产业园区,普定循环工业园区现有入驻企业100余家,现已逐渐发展为煤电铝一体化、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高载能产业智能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8亿元。

从2016年普定黔中热蒸汽保障供给基地的打造,到2018年安顺智慧热力开发有限公司落地,再到2020年的20多家科技型企业花落园区……普定县工业发展“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有效推动园区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今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围绕工业强基补链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医药、绿色轻工、再生资源、新型建筑建材等工业绿色经济产业。加快促进园区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改造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围绕十大工业产业绿色化、高端化,继续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至5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9.13亿元,同比增长42.59%。全市产业园区入驻率达85%以上,为工业项目招商落地和形成产业集群发挥积极作用。

工业发展与碧水蓝天和谐并存,“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二者兼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进,我市正奋力书写绿色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邢江河湿地公园 (市林业局提供)

邢江河湿地公园 (市林业局提供)

持续强化生态“大修复”

安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初秋九月,位于西秀区旧州镇的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愈发绿意葱茏,青山碧水间风景如画。

近年来,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邢江河湿地朝着集科研、民俗访问、休闲写生、旅游观光、湿地考察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路迈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日渐凸显。

西秀区主城区位于龙宫风景名胜区上游,平坝区位于贵阳市“大水缸”红枫湖上游,普定县主城区位于安顺市“水缸”夜郎湖上游,镇宁自治县处于黄果树大瀑布上游,东南西北四个排水方向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对于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和水环境较为敏感的安顺来说,水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今年来,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工作,开展空气质量应急管控工作,降低污染物浓度及污染持续时间。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完成“十四五”重点流域规划要点报告编制工作,继续巩固推进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已治理完成的13段黑臭水体达到长治久清。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我市积极开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摸底调查,统筹规划“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范围及实施步骤。

同时,我市深入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全市新增改造城市(县城)雨污管网长度为37.33公里,其中污水管网长度29.05公里,雨水管网长度8.28公里。

西秀区九龙山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西秀区九龙山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推进国土空间开发“大优化”

“国土空间为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支撑和保障。”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马强介绍说,按照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好安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据了解,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法,落实各方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长江、珠江上游涉及我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周虹伟打开安顺“多规合一”系统向记者演示,他告诉记者,该系统通过梳理市直部门空间性规划数据,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水源保护地、林地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产数据等进行规整入库。同时划定红线,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叠加整合,形成全市“多规合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一张蓝图”,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依据,增强城乡治理能力。

今年来,我市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并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运用。今年5月,安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成果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核验收,形成了《安顺市“三线一单”工业园区重点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细化清单》。

同时,我市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措施,截至2020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345万亩、基本农田241.5万亩,均高于签订的目标保护任务。今年年初至今,全市共计流转新增耕地数量1719.86亩,新增水田5053.15亩。

安顺,正坚定不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当好优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生态环境保护的铁军,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