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指导农民按农药标签标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施用农药;告诉经营户农药包装物要多次清洗干净,不乱丢弃,要有专门的回收桶收集;劝说农户购买符合标准的农用地膜,及时进行回收;对农资市场和茶叶、蔬菜、水果等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全面的执法专项检查……
8月初至9月初,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全市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专项整治,既保障了全市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又防止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污染,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立即部署 强化宣传
只有减少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才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所以,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专项整治势在必行。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于7月30日下发了《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1年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组织开展以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及违法使用农药整治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组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对各县(区)农资店、农业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开展执法检查,抽查相关产品,并查看相关资料,并组成督导组对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农用薄膜销售者应当查验农用薄膜产品的包装、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采购和销售未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不得将非农用薄膜销售给农用薄膜使用者。农用薄膜销售者应当依法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用薄膜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者、生产日期和供货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销售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同时,我市加大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印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办法》《贵州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指导意见》《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结合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加强以农药包装废弃物、农用地膜等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及时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和自觉进行农用地膜回收。据了解,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万余份。
此外,我市在审核农药经营许可办证时,再次强调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的义务,强调必须有回收桶在门店摆放,并且严格作为办证审核的必要因素之一。
目前,全市县(区)、乡镇一级农药存放点、转运点和农药经营店(568家)的回收点已经基本建成,普定县、紫云县已经完成到村一级的回收体系建设,其余县(区)村一级的回收体系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安顺天晟农资市场65家农资批发经营户(限制性9家),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由安顺经开区农资商会自发组织并初步建立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
加强培训指导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在8月10日召开了全市化肥农药减量、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暨农业执法工作推进会后,为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农资经营户的法律法规意识,9月7日,市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召开了化肥农药减量暨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监管培训会,市辖区内各农资经营户共50余人参加培训,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此次培训很有意义,了解到了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的重要性。还学习到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要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酸性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变得既疏松又肥沃,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单产和农产品质量等知识。”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我市通过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主体开展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培训,逐步转变使用者施肥用药传统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减少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据了解,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组织培训12次,培训农产品生产主体工作人员635人次。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耕地保护提升等技术,打造示范点或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农户开展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使用新型高效肥料,降低农药化肥用量。
我市还注重从源头上技术上指导,督促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回收义务,形成生产者守法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使用者科学农业投入品的良好局面,从源头上杜绝乱丢乱弃现象。各县(区)组织技术人员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深入到乡镇村寨,每走到一处,就宣传到一处,向农民群众耐心的进行宣传引导和现场咨询。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计现场咨询农民群众5672人次,开展了50余个乡(镇、街道办)的水稻、玉米、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病虫害调查及排查,未发现因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地膜产生的环境污染。
加大执法监管 严格依法查处
检查茶树种植生产、加工记录、销售档案情况;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建设;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
8月25日-9月1日,安顺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郑秀梅带队到我市茶叶主产区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从重点检查到抽样茶业样品检查,每一项都细致入微,坚决要维护好我市"生态茶、干净茶”,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全市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对农资市场和茶叶、蔬菜、水果等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全面的执法专项检查,对经营假劣农药、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源头上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
同时,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以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基地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的包装物和农用薄膜为重点检查内容,加大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专项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没有落实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的种植基地要求立行立改,对整改不到位将按有关法律法规立案查处。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32人次,检查经营户2375个次,检查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557个次,立案查处经营假劣农药案件40件(其中草甘磷等除草剂案件29件),违规使用农药案件4件,下达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限期整改书7份。(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