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创建宜居乡村推进大会】普定县:练好“六字经”、“小手拉大手”助力宜居乡村创建

2021-09-22 16:47:5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今年以来,普定县狠抓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治脏、治乱、治违取得一定成效。初步统计,全县累计发动干部群众46.3万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8万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75.7吨,拆除违规建房5553平方米。练好“六字经”、“小手拉大手”助力宜居乡村创建及“四抓”规范临时赶集市场等做法获得好评。

普定县城一角.jpg

普定县一角

建“机制”,明“路径”。一是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普定县创建宜居乡村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工作组”“考核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考核办法》等措施文件,确保宜居乡村创建工作高位推进、有章可循。二是 开展包保督帮。按照“县级领导包片、乡镇属地负责、部门职工参与、群众主体落实”的方式,县委研究提出宜居乡村创建“十条措施”,将全县13个乡镇(街道)175个村(居)分解到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开展包保督帮,干部职工全面下沉到村寨与村支两委一起抓,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三是 突出建章立制。各乡镇、部门结合实际、立足长远,研究出台或完善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工作包保责任制方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自治公约》等系列落实举措,确保创建宜居乡村工作不停步、管长远。

普定县水井村.jpg

普定县水井村

谋“创新”,激“活力”。一是县级层面。成立“9+1”工作督战队和以“4+1”整治示范为重点,由县级领导带队,县直部门和民兵广泛参与,督在一线、战在一线;组建联合考核组,实行“月督查、季考核”机制,设置“一、二、三等奖”,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结果运用。考核前列的乡镇,在全县范围内举办现场推进大会观摩学习,考核挂末位的乡镇,在全县范围通报批评,主要领导在会上作检视表态,并悬挂“流动黄牌”督促整改。二是乡镇层面。各乡镇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如,补郎乡每月开展“美德换积分”流动超市进村寨兑换活动,评选“美德户”,“以奖代补”发放兑换券直接兑换生产生活用品;又如,马场镇等乡镇每月对综合排名前三位的村授予“先进奖”,后三位的 3 个村给予“蜗牛奖”,全面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村级层面。各村(居)积极开展示范户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宜居乡村创建管理台账;建立“红黑榜”制度,对环境卫生好的群众上红榜“长长脸”,让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农户上黑榜“红红脸”。

普定焦家村.jpg

普定焦家村

抓“宣传”,促“参与”。 一是 传统宣传 。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张贴宣传标语、LED 显示屏发放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并召开动员会、院坝会等广泛宣传发动、调查征集,确保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家喻户晓。 二是媒介宣传 。开创“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宜居乡村建设进行时”栏目,对全县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刊播,对各乡镇党(工)委书记、包村干部和群众进行访谈,以访谈促进理清思路,转变观念。 三是创新宣传 。组织志愿者和学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月月大扫除”“小手牵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创新融入富有本地特点的宣传口号,通过播放音频、举办文艺演出、寨中宣讲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内容,营造“户户知晓、个个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坪上镇.jpg

普定坪上镇

压“担子”,讲“担当”。 一是党员示范带头 。组建党员“环境卫生志愿队”、民兵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突击小分队,发动全县城乡“周六义务劳动日”,集中组织县、乡、村三级统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扫除大兵团作战,让党旗在创建一线高高飘扬。二 是压紧压实责任。 。压实各级党组织、包保单位、干部职工、村支两委、结对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六方责任,要求宜居乡村创建以“户户过”为基本单元,从而实现“村村过”、“乡乡(镇、街道)过”。 三是亮出问责利剑 。制定并实施《普定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坚决打击在落实上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坚决揪治观望思想、拖拉推诿的现象。

此外,普定县还紧盯创建工作的“灯下黑”现象,对县域各单位办公驻地、城区“两违”、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进行同步整治,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同时,围绕宜居乡村创建成果巩固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衔接,作出了开展交通秩序治理畅通工程、“两违”建筑拆除透绿工程等“八大工程”系统安排。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