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以平,又名傅可均,1911年出生于镇宁县城关镇一个清贫家庭。他自幼聪颖,成绩优异。1929年,他考入贵阳师范学校。1931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在北平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傅以平第一次接触到进步思想,在同班同学周怀求(即周小舟,曾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的引导下,通过阅读革命书籍,收听进步人士演讲,积极参加到进步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逐步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行径引起傅以平的义愤,他除了在北平积极参加抗日运动,与广大青年学生一起罢课示威、上街游行外,还乘坐火车赶到南京,参加由3万多学生组成的抗日大示威活动,向国民政府请愿示威,要求国民党抵抗日本的侵略。蒋介石3次接见请愿学生但却均未答应爱国学生的诉求,还遣派军警强力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行为,使傅以平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丑恶面目,爱国救亡之心越加强烈。
傅以平烈士
1932年,傅以平加入北平世界语协会,并成为语协负责人之一。他一方面认真学好世界语、宣传世界语,一边积极开展世界语运动,常常为《世界语之光》《希望》等杂志撰写世界语文章,热情地帮助和指导有志于学习世界语的人。此外,他还时常在自己主编的《新文字周报》转载时事评论,刊登抗日歌谣,为革命运动加油鼓劲。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广大爱国学生上街头,举行盛大游行示威活动。当时,因在自己主编的《新文字周报》转载时事评论、刊登抗日歌谣,而成为国民党特务“眼中钉”的傅以平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游行示威。这一年,傅以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投身革命事业。
1936年夏,根据组织的安排,傅以平回到家乡贵州镇宁开展革命活动。在镇宁期间,他动员当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杨英、黄群、徐明义、娄启国、赵和壁等18人,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镇宁部队,在镇宁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极大的推动了镇宁的抗日救亡运动。
后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抓捕,傅以平辗转昆明、贵阳、安顺等地,先后在安顺中学、普定建国中学执教。期间,傅以平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多次在《安中》校刊、《烽火》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在《我们需要健全的救亡组织》一文中他慷慨激昂地写道:“我们有一分热,就要放一份光。无数人之光辉,便汇成为一个熊熊的火炬了。”用其富于战斗性的笔调、号召性的语言,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到抗战运动中去,为抗战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1942年6月,年仅31岁的傅以平在贵阳被国民党特务暗害。傅以平牺牲后,贵州省训团的进步人士分别在贵阳、镇宁举行追悼会。北平大学熊十力教授为其撰写墓志铭:“呜呼哀哉,天生之才,既予之厚,而夺之速,其可问耶?不可问耶!”表达了他的深切哀思。1952年,傅以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傅以平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了党的工作,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将被永远铭记。(来源: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