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西秀区,街道、楼栋干净整洁,随处可见一抹“志愿红”;美丽乡村“一村一景”,文化走廊、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热闹非凡,开展着一个个精彩的文化活动,文明新风正吹遍西秀大街小巷,吹进千家万户。
2019年,西秀区被明确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后,以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推进,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人文关怀为主的文明实践活动。
西秀区通过城乡一体化推进,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加强供需对接,盘活用好各类资源,打造项目清单,统筹调配多样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经过整合,全区建设了1个中心、25个所、270个站,达到所有村(居)全覆盖;12139个常态化服务项目,书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做什么、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的“西秀答卷”。
宣讲活动“遍地开花”
西秀区引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改变传统讲座式的宣传宣讲模式,推动宣讲进校园、进田野、进村居、进企业,将各地休闲广场变成理论广场、田间地头变成农业课堂、农家院子变成学习园地,让传播科学理论和群众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在北街街道的若飞广场、在旧州镇的碧波广场、在轿子山镇的青山村,一支支文明实践宣讲志愿服务队将理论宣讲与党史学习教育、宜居乡村创建等有效衔接,用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自编自导自演花灯剧、快板、诵读经典、广场舞等,向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理念,培育出了“仡佬学堂”“书香把士”“苗语连珠”“快板传党音”等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擦亮西秀名片
“小朋友,现在是红灯,请耐心等待。”“大姐,请牵好小孩,现在可以过斑马线,注意安全。”9月26日放学高峰,在新天地红绿灯十字路口,4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手持小红旗,正对来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文明交通劝导。
红灯停,伸臂挥旗,在斑马线前拦出一条安全线;绿灯行,放臂落旗,放行身后的人车,引导路人沿斑马线有序通行……志愿者们配合路口的交警,劝导市民安全、有序过马路,成为文明交通的引领者和文明风尚的传播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去年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西秀区数千名志愿者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在村庄、社区、交通路口、复工复产企业等地,协助开展值班登记、测量体温、消毒等工作。
现在,“志愿红”已成为西秀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产品,志愿者的身影异常活跃。交通整治、文明劝导,有志愿者在;扶老助幼、爱心护送,有志愿者在;打扫马路、清理垃圾,有志愿者在;治安防控、网格管理,有志愿者在;访贫问苦、助残救灾,有志愿者在……“志愿红”让整座城市充满生机、无限赋能。
文明新风吹绽百姓笑脸
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温馨活泼的文明提示……无论城市街道、乡村小路,还是交通要道、临街商铺,这些无声的正能量总在不经意间与人们打个“照面”,激励着每一个人。
这一生动局面,得益于西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精心谋划和躬身践行,得益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对标建设和身体力行,同频共振发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五种功能。
“出入不闻麻将声,饭后结伴舞一曲。”这是发生在西秀区城区一处老旧小区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小区值班人员刘师傅看得最真切。他说,大门口有一家便民小超市,超市里摆了张麻将桌,人员出出进进,麻将声“噼里啪啦”不断。前不久,小区推出文明建设新举措,其中一条就是治理聚众打牌。经过耐心劝导,超市业主积极配合,不但拆除了麻将机,还主动提供电源、音响,在超市门前拉起一支舞蹈队,大家乐在其中,健身成为新时尚、新潮流、新追求。
一座城市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走在西秀区街头巷尾,人们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新时代文明实践已逐步日常化、生活化,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这座温暖之城最亮丽的底色。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