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 | 黎阳航空展览馆:寻找城市记忆 重温时代激情岁月

2021-10-02 21:35:4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日,记者来到平坝区黎阳航空小镇展览馆,一架歼7战斗机真机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中央,微微倾斜的角度好似即将展翅翱翔。

  “左手轻慢推油门,等飞机速度提上去后,右手再缓拉方向舵,你瞧,飞机这就开始起飞了。”走进展览馆,工作人员正耐心的向前来体验的游客介绍VR模拟体验项目。“虽然这只是简单的模拟操作,但里面所有操控界面和真实的C919飞机是一模一样的。”黎阳航空展览馆负责人刘艳告诉记者,目前这台C919模拟仓全国只有3台,随着展览馆的建设和参观人数渐多,以后展览馆投入更多的飞行模拟器,让普通群众也能更好的了解飞机操作知识。

图为研学团队到黎阳航空展览馆参观学习,聆听老一辈建设者峥嵘岁月.jpg

图为研学团队到黎阳航空展览馆参观学习,聆听老一辈建设者峥嵘岁月。

  据悉,建筑总面积6180平方米的黎阳航空展览馆,建筑外观是比照当时老厂房还原而建。展览馆以航空知识科普,三线文化体验,红色爱国教育为载体,采用情景体验互动的多种方式结合大量珍贵实物,宣扬航空报国的重要意义,带领观众切身感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同时展览馆另一重身份是作为平坝军民融合产业的展示窗口和招商平台投入使用。

  在展览馆二楼三线建设、军民融合展厅:海鸥牌照相机,向阳牌保温瓶,还有粮票油票…不少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深深吸引着年轻游客好奇的目光。

  二楼不远处,87岁高龄的老军工高连发正向游客们诉说自己当年的那些岁月。1959年,年轻的高连发不远千里,从东北奔赴贵州,来到平坝支援三线建设,默默的为三线建设奉献了一生。回忆起那段艰苦而充满激情的岁月,心中感慨万千:“每次看到这些东西,心里觉得特别亲切,有说不出来的高兴。”高连发一边与前来参观的游客观看熟悉的物件,一边高兴地说着曾经的故事。

  “来的时候特别辛苦,住的都是‘干打垒’,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那时的条件跟现在的条件相比,真的是翻天覆地的改变。”高连发老人说,“非常感谢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那些三线建设的艰苦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仍需弘扬三线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据介绍,2016年,由于发展需要,黎阳厂离开平坝区搬迁至了贵阳高新工业园区,留下大片厂房,曾经热火朝天的航空工业基地一下子变成了寂静的工业遗迹。而今,随着黎阳航空小镇的持续开发,这个曾经让三线建设者为之奋斗的地方再次迎来了新的“建设者”。据了解,黎阳航空小镇项目的建设以航空产业为主线,充分利用原黎阳厂搬迁留下的闲置资产,将老厂房升级改造,新建、扩建部分标准化厂房,对相关企业进行“千企改造”,促进企业扩能改技,优化投资环境。如今的航空小镇有了新的面貌:过去闲置的工人俱乐部、职工医院等基础设施,如今俨然规划成了航空展览馆、群众文化中心、航空广场、三线文化主题餐厅、航空山体公园。褪去军工企业的“戎装”,换上肩负文教的“红妆”。今年6月被正式授牌“安顺市市级党性教育基地”。

  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展览馆主要以接待散客和研学团队为主,游客可登陆“贵州一码游”等平台预约参观门票。“在游览的过程中,游客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声、光、电和听、说、看等方式,更直观的了解当年三线建设的艰苦岁月,感受那种无私奉献,一腔爱国热情的‘三线精神’”刘艳说,立足于航空历史,将工业文化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是小镇发展的方向,而航空展览馆只是航空小镇打造科教、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冰山一角。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