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大田坝村蓝靛种植地里,几位村民在收割蓝靛,该村蓝靛产业管理员徐荣松指着眼前的蓝靛田告诉记者,像这样长势的蓝靛,这块田1亩多地产值达到1万多元。
村民收割蓝靛
“一般情况下,1亩蓝靛能收割6000斤鲜蓝靛,1斤鲜蓝靛的价值为1元,除去肥料、种子、人工等成本,每亩赚3000元,还是保守算法。”徐荣松如是说。
有利可图的产业就应大力发展,大田坝村分两种方式种植蓝靛,一是村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集中示范种植;二是农户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分散种植。
“大田坝村村级合作社示范种植蓝靛500亩,农户分散种植蓝靛1000余亩”。大田坝村第一书记陈芳芳说,为让种植的蓝靛产生更多经济效益,村合作社建有一个30口池子的蓝靛加工厂,收割的鲜蓝靛运到加工厂后,放入池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放入适量的石灰水进行搅拌调制,最终加工成蓝淀膏销售。
蓝淀膏是很好天然染料,是少数民族地方蜡染加工行业的主要原料。
工人在蓝靛加工厂加工蓝靛膏
“农户散种的蓝靛,村合作社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拿到蓝靛加工厂加工成蓝淀膏统一销售。”陈芳芳说,生产的蓝靛膏主要销售到周边的罗甸、长顺、贞丰、关岭、镇宁等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在猴场镇,不仅大田坝村种植有蓝靛,该镇的打啷、腾道、猫场等村都种植有蓝靛,全镇蓝靛种植面积3000多亩。其中,打啷村村级合作社种植蓝靛100亩,农户分散种植蓝靛1000亩。
“在加工蓝淀膏方面,主要加工技术掌握在大田坝村的农民手中,加工蓝靛膏看似简单,奥秘在于放入池中的蓝靛浸泡好后,放入石灰水的多少,以及搅拌调制的时间控制等,加工技术的高低决定蓝靛膏的产量。”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通云说,为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其他村收割的鲜蓝靛全部卖给大田坝村合作社,加工成蓝淀膏销往各地。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