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五件实事”暖民心

2021-11-25 17:39:5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普定县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抓手,办好办实“五件实事”暖民心,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修建务工人员“暖心房”。普定县城西门新城与老城交汇点十字路口,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此聚集形成劳务市场,导致该路段交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牵头协调落实。拆除棚户区改造征收的红旗路130平方米3个商铺,就近修建农民工综合劳务市场。项目投入资金28万元,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可容纳劳务人员250人。综合劳务市场完善了休息设施,定期发布就业信息,为农民工提供遮风挡雨场所,减少他们就业等待时间,倾情为务工人员修建起“暖心房”。
  构筑空巢老人“安乐窝”。聚焦群众关切,心系特殊群体,将全县13个乡镇(街道)1055名特困供养人员,全部安排到玉秀街道敬老院集中供养,切实改善特困对象人居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一方面,全力做好集中供养工作,做到两个“100%”,确保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人员100%入住养老机构,无近亲属照料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00%入住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对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住房屋老旧、年久失修、房屋安全性不高、居住环境较差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又无法给予住房保障的,将特困人员全部动员集中入住玉秀街道敬老院,为特困人员构筑“安乐窝”。
  拓展搬迁群众“收入源”。为了让搬迁户搬进来、留得住、能致富,县委、县政府多方协调,引进服装企业在玉秀街道集中搬迁点开办扶贫车间,探索“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扶贫模式,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让搬迁户就近就业,保障持续稳定增收。据悉,服装加工都是手上活路,工资按计件发放,多劳多得,每人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王秀花是安置点的建档立卡户,两年前,王秀花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大山深处搬进位于县城的玉秀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经过岗前技能培训和一段时间的车间工作实践后,如今,她已成为扶贫车间里手脚熟练的老工人,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增加了“收入源”。
  改造老旧小区“鸽子笼”。普定县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安装路灯,修补房屋。让老旧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小区环境变美了,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幸福感上来了,“老”居民享受到了“新”生活。普定县自来水公司和移民办职工宿舍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该小区由于年久失修,过去的新房逐渐变为旧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小区150户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普定县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总投资5350万元,重点改造16个老旧小区2080户。如今,昔日破旧不堪的“鸽子笼”变成宽敞明亮“新房子”。
  打通交通出行“肠梗阻”。该县连接高速公路收费站和县城的迎宾大道以及青山至工业大道的断头路迟迟没有连通,城区内易涝路段没有得到改造和治理,补郎至猴场的水毁公路没有修复,给群众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先后投入360余万元疏通城内易涝路段下水管道;投入9800万余元油化迎宾大道1670余米;投入130余万元修通青山至工业大道的断头道路;投入700余万元对木浪大桥桥面、护拦进行改造;投入1000余万元修复普定经补郎至猴场的水毁公路。截至目前,全县主要交通“肠梗组”全面梳通,群众出行更加通畅。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