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曙光村,田间冬种正当时、地里生姜迎丰收、小溪泉水流、山间闻花香……
今年以来,曙光村以党建引领、示范带动,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院坝会,利用村委广播、流动小喇叭、微信群等载体进行全员思想动员,广泛宣传引导,让全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为使环境卫生持续向好,曙光村把包卫生、包文明、包安全、包绿化、包孝善的农户“五包”责任制纳入村规民约,确保整治后的人居环境面貌持续向好。此外,村里组织干部群众集中整治村中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包括通组路、串户路路面清洁和边沟清理等。
走进曙光村高寨组,整洁的民房一字排开,寨前是绿油油的田园菜地、寨后是松柏苍翠郁郁青山。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入秋以来,曙光村一手抓人居环境整治,一手抓农业生产,做到宜居乡村创建和农业产业发展两手都要硬。”曙光村党支部书记彭锋说道。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曙光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的培育和孝善文化的传承,曙光小学至今仍是猴场镇小有名气的小学,该小学重视教育教学的同时,全校师生在暑期、周末积极开展大扫除、拾捡白色垃圾等活动,并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引导家长,营造良好氛围。
同时,曙光村成立了由党员、公职人员、“寨老”组成的村民自治理事会,该理事会以“树新风、改陋习、建新村”为目标,聚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素质,创建样板宜居乡村示范村。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