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托起全民“健康梦”——安顺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五年综述

2021-11-30 09:47:3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较2015年增加2岁;孕产妇死亡率将降低到13.6/10万,较2015年降低12.4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9‰,较2015年降低3.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5.6‰,较2015年降低6.8个千分点。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居民平均就诊次数增加到3.4次,较2015年增加0.8次;年住院率增加到19.5%,较2015年增加1.9个百分点;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上升到76.9%,较2015年增加0.7个百分点。各类人群基本医疗保险合计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市人民医院新院1.jpg

市人民医院新院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我市“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交出的满意答卷。“十三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健康安顺”建设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补齐短板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11月26日一大早,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麻元新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民王兰兵就来到卫生室,开始测量血压。2017年以来,每周量三次血压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习惯。

王兰兵说,自从搬到麻元新村,不仅新住所环境好了,不远处就有卫生室和村医,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免费做身体检查,每个人都有一份健康档案,曾经村里用来抬人上医院的竹竿板凳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大病小痛不再困扰村民生活。

新建安顺市养护院已投入使用.jpeg

市养护院

麻元村村民就医的便捷只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善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基层医疗一直是卫生健康的“短板”,完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向基层一线下沉,让广大群众享受良好的公共医疗服务,这成为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奋斗的方向。“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硬件设施和医疗条件日益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三大体系全面加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共建成政府办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院)10余所、乡镇卫生院近百所,1007个行政村、7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实现合格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全覆盖,县级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并配置基本诊疗设备和常用药品。

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23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0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项目83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80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9.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对665个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jpg

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

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实现了整体搬迁,西秀区中医院整体划转为安顺市中医院,市级医疗龙头不断建强;启动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救治体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如今的村卫生室成为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主力军”。我市通过落实有关村医定额补助、年终考核奖励、基药补助和一般诊疗费政府补助,多方式吸引和培养人才,使家庭医生应签尽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

截至2020年底,我市卫生技术人员达14284人,比2015年增加了4724人。同时,我市借力广州、青岛对口扶贫协作,共同打造了医疗卫生“四全”帮扶模式,实现了市、县、乡(镇)“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不断交流合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再提水平、再上台阶,提升我市医疗水平,让群众家门口就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


聚焦改革 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十年八年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牛场村纳小组村民班金兰深有体会,2017年6月,她在医院确诊为宫颈癌,从2017年至2019年,她的住院医疗总费用为32万余元,经过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报销后,她个人实际只支付了7万元,解决了大问题。

航空工业北京博士团到我市开展精准医疗扶贫活动.png

航空工业北京博士团到我市开展精准医疗扶贫活动

这既是健康扶贫的生动实践,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具体表现。“十三五”期间,我市推进和实施了一系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措,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落实机构改革方针,整合相关部门,组建市卫生健康局,于201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行政效能更加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党委发挥在医改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部分医院建立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推进按照章程治理公立医院,我市13家政府办公立医院均制定章程,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13项制度的落地见效,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治理效益型、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统一市县两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496项,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群众就医负担不增加。

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经开区城市医疗集团统一了集团人财物和医疗服务,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市人民医院整体托管关岭自治县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人员身份归属与医疗服务管理分开。此外,我市还启动10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涵盖59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破题,统筹县、乡、村医疗资源,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

市民激活医保电子凭证.jpeg

市民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随着改革推进,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诊疗、检查等便民服务全面开启,各专业出诊医师比例不断提高,急诊临检项目报告出具时间不断缩短,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基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电子化便捷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患者时间,优质护理最大程度地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市共建立2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完成安顺市高血压诊疗中心,实现所有县(区)人民医院、81个乡镇卫生院高血压诊疗防治中心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面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置,与各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保证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创新发展 织就健康安顺新未来

“以前是看病十分钟,排队挂号一小时。自从推行网上预约挂号以来,我们老百姓看病便利多了。”11月20日,当市民小张通过微信小程序成功预约到市人民医院第二日的内科专家门诊后,由衷地发出了感叹。

家庭医生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jpeg

家庭医生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

伴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矫健步履,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水平不断提档升级,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日臻成熟。目前,全市十三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已接入省级预约挂号平台,医院导诊信息、医院简介等信息完整度达100%,能够开展预约挂号服务。

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市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省级智慧便民和监管平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乡镇中医馆给群众看病提供“新选择”.jpeg

乡镇中医馆给群众看病提供“新选择”

此外,我市还传承创新中医建设,开展县级中医医院2+3+N重点科室建设。4家县级中医院均建成了治未病科、针灸科、骨伤科、急诊急救科、脾胃病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中医特色科室。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及省级中医名医传承项目建设工作。从2015年起,全市共获得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4个,每个工作室带教学术传承人6人以上,其中至少有2名村医和1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覆盖所有行政村,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

一项项创新工作,推动其他卫生健康并蒂花开。五年来,卫生违法行为每年的监督覆盖率均在95%以上,依法行医“两项制度”深入推进。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市千人口献血率和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目标。同时,我市紧急救援中心救援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成为了贵州省第1个通过“绩优急救中心”认证的急救中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延时服务打造群众满意医保.jpeg

延时服务打造群众满意医保

5年的发展与奋斗,我市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建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守护群众的健康,健康安顺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