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扶贫车间建成;一场场技能培训火热开展;一辆辆大巴、一趟趟列车载着贫困人员,洋溢着欢声笑语奔赴在外出务工就业的大道上……这些生动的场景,定格成我市就业扶贫的精彩瞬间,演绎了就业致富奔小康的精彩故事,镌刻成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印记。
“十三五”以来,市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机制,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施策,打好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市内企业引导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产业发展带动一批和托底安置解决一批的就业扶贫“组合拳”,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创造了就业扶贫的安顺实践,走出了就业脱贫的黔中新路子。
小菌菇托起群众“就业梦”
多渠道开发岗位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胜利收官。作为拓宽贫困劳动力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手段,就业愈显重要。
从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深山易地扶贫搬迁到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申顺敏最幸福的事是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当上了工人,一家人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在家围着锅台转,现在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经过技能培训,申顺敏在社区里的扶贫车间——启鑫电子厂从事耳机检测工作,每天脸上挂满笑容。“我在扶贫车间上班,爱人在工业园区做保安,两个人守着家门口年收入约5万元,好日子是盼来了。”家门口稳定就业,申顺敏心里很踏实。
扶贫车间生产忙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青安合作等公共就业服务,建成多层级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强化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点对点”精准提供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西秀区东屯乡集镇街磨玉村村民虞红英,在家门口的顺熙鞋业有限公司做成品鞋加工,作为一名老员工,她一天能缝合鞋面700多件,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如今,她也能撑起家庭收入的“半边天”。“在家门口有份稳定的工作,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虞红英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安顺市顺熙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赶制订单。
“我找到工作了!”最近,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1届安顺籍毕业生李梓伟非常开心。上个月,他通过安顺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参加了“安顺市常态化招聘会”,并向心仪的单位投递了简历,经过考试审核,最终得到了录用。“这些年,安顺发展速度很快,我要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为家乡建设出份力!”李梓伟说。
求职学生询问岗位信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989人,完成十件实事全年目标的102.35%;全市新增创业3673户,完成十件实事全年目标的102.03%;新增创业带动就业17855人,完成十件实事全年目标的103.81%。
多层次开展培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是我市人社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
“感谢党和政府有这么好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贫困户韦老二激动地说道,他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电焊工技能培训后,凭着所学技能在外务工,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在各县区的技能培训班上,处处都能看见真诚朴实的面孔,到处都是求技若渴、致富心切的群众,技能培训真正点燃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
5年来,我市把技能培训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坚持“扶智”与“扶技”并行,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技”要求和因人而异、靶向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为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就业、创业、劳务输转开展培训。
妇女刺绣培训助就业
在培训过程中,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用性强、需求高、增收快的培训工种,让广大贫困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实行“菜单式”选学。并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贫困户培训需求意愿,选择汽车维修、家政服务、钢筋工等10余个与市场供求对路的培训工种,按照群众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做到培训政策不落空、不走样,不断提升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据统计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落实就业17896户37857人,户均就业超两人,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工作目标。
全方位对接协作
就业扶贫是最大的民生。稳岗就业促增收,安市人社部门采取劳务输出转移一批、企业引导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产业发展带动一批、托底安置解决一批的方式,全面帮助贫困群众就新业、斩穷根。
劳务输出转移一批,立足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强力推进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和技能培训,成立驻青岛劳务协作工作站,促进安顺市劳动力到青岛稳定就业。截至2020年,全市贫困劳动力省外务工就业12.48万人,较2019年同比增长3.08%。
外出务工人员乘上就业专列 记者 卢维 摄
企业引导一批,加强园区和企业联动,定期发布岗位信息和组织招聘,吸引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到园区企业就业,实现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
扶贫车间吸纳一批,以“产业+就业”为思路,着力加大各类就业扶贫基地和车间创建力度,不断拓宽建档立卡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安顺市共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5家和就业扶贫车间213家。
产业发展带动一批,围绕安顺市产业发展用工需求,通过发展蔬菜、茶叶等特色高效农业,带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实现务工挣薪金。“十三五”期间,先后带动贫困群众10万余人次务工,造就了一批“田园工薪族”。
托底安置解决一批,依托公益性岗位及就业援助补贴政策,大力开发“人社脱贫攻坚公益十岗”,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解决就业的贫困人员进行就业托底安置。截至目前,累计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0515人。
彩虹社区居民开设的临时店铺
此外,为答好克服疫情影响的“加试题”,全市人社系统通过“点对点”和“一站式”输送的方式,包车、包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返工返岗就业,集中组织了161批次19992名农民工(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98人)到浙江、广东、山东等地返岗就业,形成了“面”上施策、“点”上发力、上下贯通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
“十三五”以来的努力与拼搏,我市就业扶贫成效凸显。271235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856户37784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1472名边缘户劳动力实现有业可就,“三类”人员除无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外,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户均就业达2.1人。
五年的奋斗与攻坚,我市就业扶贫篇章精彩演绎,贫困群众充分实现了就业增收,欢歌笑语荡漾在田间和车间,为黔中增添了乐业幸福底色。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