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的最靓丽底色——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2021-12-10 10:30:0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康养福地风物清嘉,瀑乡山水钟灵毓秀。冬日的黔中大地,青山依旧,绿水潺潺,天朗气清,仿佛置身于一幅景色宜人、诗意盎然的美丽画卷中。

黄果树.png

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从常态化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到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从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到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引领、监督促进、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用法治的力量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绩效。

立法先行 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2015年,安顺市获得地方立法权。首部实体性法律如何立,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通过走访调研、立法计划编制、征求意见后,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作为我市首批立法任务的重中之重。

享有“安顺城市会客厅”的虹山湖,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承载着安顺的文化记忆、生态记忆和城市记忆。让虹山湖的管理和保护有法可依,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

image.png

潘军翔摄

2017年10月1日,《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以地方立法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护航新征程。《条例》围绕“加强对虹山湖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创建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目的,重点规范了执法主体、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职责:着力保护虹山湖公园内的水体、绿化带、绿化林、风景林、古树名木等;依法规范了28类近65种禁止行为。

市民罗琼每天早上都要到虹山湖公园锻炼身体,她告诉记者:“《条例》实施以前,会出现向虹山湖里扔垃圾、破坏公园植物等不文明行为,但这几年,在法规的约束下,大家都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虹山湖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为一个湖立一部法,只是安顺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护航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2017年初到2019年,安顺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人大代表所提议案,结合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思路,展开了城镇绿化地方立法工作。历时两年,《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内容较为完备、权责明析、规定合理、程序清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部门管理职责,筑起生态保护法治屏障;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有效推进山体保护管理。

《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推进我市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又一个生动实践,标志着我市城镇绿化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image.png

潘军翔摄

依法监督 打好生态环保执法组合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施行。近年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围绕生态修复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精准出击,打出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等“连招”,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综合治理,有力确保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突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方式,坚持跟踪问效,把听取汇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确保执法检查结果的真实性。2017年以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好全国人大、省人大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关于加快修改<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等进行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及建议。

统筹协作强化依法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区域性等特点,以法治等方式推动生态环保工作,需要系统施策、多方联动。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通过每年对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议、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实地调研督查等方式,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实打好固废治理战和乡村环境整治战,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法律责任,形成合力,确保党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安顺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县(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挂牌,安顺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通过职责职能的集中整合,有利于生态环境部门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全市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实行跨部门联动执法,先后开展环保执法“暴风”行动、安顺市“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紧盯难点堵点回应人民关切。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人居环境,也损害了城市形象,是群众最关心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2018年5月,在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西秀区人大常委会将黑臭水体治理及城乡污水综合整治列入重点监督计划;2019年4月,西秀区人大常委会聘请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及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共28人,作为西秀区人大常委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定期开展以黑臭水体治理为重要内容的巡河监督;2019年10月30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专题询问会,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在会上围绕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痛点、难点、热点,向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询问。委员代表直面矛盾精准“揭短”和“支招”,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开诚布公应询和表态,对我市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市辖区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各监测点位昼夜等效声级值均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全市未发现污染地块,辖区内无重、特大污染事件发生。

如今,在安顺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法治利刃的保障下,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安顺新画卷正在黔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兰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