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容纳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和资本。
漫步安顺,碧水环绕,水清透亮。城中城外,河流湖库,绿水与蓝天相映,共画着怡人美景。
这背后,是我市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共创美好生态的成果。
河道治理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13个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节水创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止以及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涉及考核的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11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尤其“十三五”期间,我市连续五年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和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冬季时节,在红枫湖上游的猫跳河邢江河段,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村支书姚仁发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排查污染隐患。
我市加紧推进节前水环境整治工作
猫跳河全长179公里,白云镇邢江河段占据了13.2公里,曾经,因两岸村寨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邢江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
如今,经过几年持续治理,邢江河已是水清透亮,飞鸟成群,两岸成荫,水生态环境越发良好。
邢江河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猫跳河邢江河段目前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纲河长的治理体系,全力抓好水环境治理工作,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姚仁发表示,自从担任村级河长以来,他不知在河边巡查了多少回,不管是河岸百姓偷倒污水,还是河边小作坊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只要发现问题,他一定坚决制止。
猫跳河邢江河段只是安顺市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制定印发《安顺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围绕加强水资源保护、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六大任务,全市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
工作人员清理城区河道
目前,我市已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80条河道均设立了河长,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实现了全市河长制全覆盖,并落实河湖日常巡查管护人员1521名。今年,全市各级河长巡河达13165人次。
在河长制的带动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河湖管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江河湖库水质持续改善,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94.0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02%;全市33条市级河长制管理河流5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夜郎湖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100%,基本实现了《安顺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告别“黑淤” 畅享自然
“咱们贯城河这块,现在干净多了,这几年经常看见政府组织人来扫泥清淤,水质越来越好了。”安顺城区贯城河河畔,常来散步的李市民感叹万分。
挑水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曾经贯城河因两岸居民生活污水肆意流淌,给河水带来了较大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为了还市民一片清澈的河水,2015年底,我市启动了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共排查出13段黑臭水体,主要涉及贯城河干流部分河段及其3条支流部分河段。
随后,经过长期治理,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探索出“安顺‘12345’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截至2020年底,我市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3个,完成率100%,治理长度17.6公里,达到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任务。
贯城河龙泉路段
期间,我市对13个黑臭水体39个监测断面开展水质取样监测,据2020年水质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已整治完成的13个黑臭水体监测结果均为非黑臭。在2021年截止9月份监测数据中显示,水质全部达到消除黑臭要求。
“几十年的臭水沟都治理干净了,从此我们就告别了臭水沟!”家住西王山社区的市民潘发林感慨地说,通过治理后,社区居民的污水不再直接排到河道,而是通过排污管道收集后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现在河道干干净净,一点臭味都没有。
如今,不管在安顺城区还是在各县区的河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别致的景观。
狠抓污染防治 共创碧水蓝天
水污染防治是水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重点要点,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理念,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平坝羊昌乡龙海村蓝天碧水
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目前,在我市纳入国家考核的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部分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部分依托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均已达到污水有效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截止2020年底,我市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中已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提标改造规模达18万吨/日。全市共46个建制镇,已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截止2020年,我市正式获得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命名。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达标,全市累计建成各类节水型载体300余家。
镇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厂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截止2020年底,我市全面完成限养区、禁养区划定工作。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171个,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171个,配套率99.17%,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约81%,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35364.03万元,并整合、引导其他资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近185台(套),设计处理规模每天总计1万多吨,受益人口10万余人。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我市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用一项项实际举措,全力创造让百姓感到幸福,让群众感到温暖的碧水蓝天。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