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的产业、整洁的道路、干净的厕所,村庄“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美丽乡村焕发新颜……
2021年,普定县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目标,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书写了普定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2021年普定县农林牧渔总产值49.60亿元,可比价速度9.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167元,同比增长10.56%……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普定县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绩。
立足特色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
时下,正值大棚香菇成熟采摘的季节,在普定县马官镇马官社区的香菇大棚里,种植户周勇正忙着组织村民采摘香菇,望着一箱箱香菇供不应求,他脸上乐开了花。
小菌菇成致富大产业
“马上就过年了,这段时间香菇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理想,就赶紧组织村民采摘,希望在年前能赚上一笔。”周勇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斤香菇的批发价在5.5元,按照每个大棚5000至6000斤的产量计算,收入很可观。
据周勇介绍,四年前他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承包了政府的40多个大棚来种植食用菌,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今年,我们积极探索‘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强基地管理,推进产业提质转型,很好地调动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普定县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普定县通过“龙头企业+村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村民参与到食用菌产业种植中,并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和村里闲散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这里做了几年了,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娃娃,很满足。”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蔡明兰告诉记者,自从发展了食用菌产业,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村民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大兴村鲁黔生态农牧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肉兔养殖场,负责人曹彦富正组织村民把一只只肉兔装箱、发货,他告诉记者,普定县四季气候温凉,肉兔产仔高,出栏快,加上区位优势明显,正是发展肉兔产业的好地方。
2018年,普定县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机遇,引进山东鲁黔生态农牧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合作、销售渠道的建立,让肉兔产业“无中生有”,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好产业,才是生产力,更是群众致富的“法宝”,看到了肉兔养殖的经济效益后,在企业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参与到肉兔养殖中,小小的肉兔产业,为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现在尝到了甜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村民石英告诉记者,在家养殖肉兔,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提供销售渠道,不用外出务工、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老小。
2021年,普定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肉兔产业发展,并积极培育肉兔养殖经营主体,让肉兔养殖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产业抓手。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发展活力
“去年,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普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县完成蔬菜种植39万亩;完成食用菌种植4500万棒;水果种植13.5万亩;中药材种植3.75万亩;茶叶种植9.7万亩;完成生猪出栏8.63万头;牛出栏0.7万头;家禽出栏45.33万羽,种兔存栏6万只,出栏商品兔300万只。
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韭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工人正在韭黄地里收割冬季韭黄,干劲十足。收割、捆扎好的韭黄在装筐后被运往加工车间进行清洗后等待装箱发货。
韭黄喜获丰收
据介绍,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种植韭黄2万余亩,提质转型高密植高产高效种植基地,实现年亩产4500斤左右,以当前每斤5元的单价计算,收入相当可观。韭黄的丰产丰收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农户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更为农户发展韭黄产业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农业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2021年,普定县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推进韭黄、茶叶、食用菌种植和肉兔养殖进一步提质增效,同时,辣椒、蔬菜等相关农业产业也是遍地开花。
村民在管护茶园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普定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普定县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9家,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56家,省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社24家,2021年共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3家。
据介绍,2021年,普定县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实现全覆盖,普定县农业农村部门以“三变”为核心,以村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资源入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通过利益联结、入股分红、订单生产、合同订购等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带动农户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乡村
漫步在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新建的休闲广场上,老人们正在沐浴阳光,孩子们在秋千上笑成了花,大家都在享受着宜居乡村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
自实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以来,在普定县农业农村部门的牵头带领下,村民积极参与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村民陈家祥正在打扫门前的庭院,时不时停下来欣赏园中的盆景。如今,焦家村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建起了小花园,茶余饭后,在庭院赏花品茶,好不惬意。
“以前家家户户都是旱厕,走到哪里都臭气熏天,垃圾也扔得满地都是,现在好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村民乐了。”陈家祥说,宜居乡村创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舒心。
“2021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任务39198户,我们实际完成41344户,完成率105.47%,全县改厕率达到81.71%。” 普定县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普定县农业农村部门严格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要求,狠抓治脏、治乱、治违“三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为宜居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全年普定县农业农村部门累计发动干群参与环境整治57.66万余人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86万余吨,规范畜禽养殖779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56.68吨,参与清理房前屋后含室内卫生98930户,清理河道沟渠360条,清理沟塘污水613个,清理老旧危房和残垣断壁2200处,拆除蓝皮房、彩钢瓦、钢架棚等安全隐患构筑物592处15758平方米,拆除违规建房80户6793平方米。
环境的改善,也为普定县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在普定县玉秀街道秀水村,借着宜居乡村创建的契机,村里的旅游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四川、重庆的游客前来秀水村避暑,我的农家旅社那段时间都是提前订满的,真希望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在村里开旅社的村民李艳告诉记者,以前搞种植赚不了几个钱,还辛苦,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21年,普定县通过宜居乡村创建,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围绕“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60个宜居乡村示范点,让山水如画的村村寨寨成了一个个旅游小胜地,为村民托起了致富梦想。
新时代,新征程。伴随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奏响的时代强音,一幅生机勃勃、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普定大地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