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全省2021营商环境评估考核结果,安顺市营商环境在市州排列第二位。
这一改善,令人惊奇。在2019年贵州省营商环境考评中,安顺市还排名倒数第一。从末位一路“逆袭”,安顺市用了两年时间。这场漂亮的翻身仗背后,是安顺市痛定思痛后,全体干部转变作风、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集中用力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决心。
精心服务,为市场主体、群众办理相关事项
2021年,安顺市以创建“投资安心、发展顺心”营商环境品牌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下足苦功夫,努力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以目标为导向,安顺市领导干部齐抓共管,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扛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责任,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调度、跟踪、督促,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营商环境工作,明确四大班子、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营商环境建设职责,在全市形成人人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强大合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高位推动强保障,合纵连横聚合力。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监督,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赴县区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各县区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安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走访部门、企业,针对推进滞后的开办企业、登记财产、政务服务、电力、用水、用气、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等问题现场办公、专题调度,督促责任部门深挖原因、研究对策,促进整改提升。同时,部门、县区合力共推,建立“政府分管领导+指标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共同发力,对标目标、问题,按照“三减一降”“五个办”要求加快推进流程再造,有效解决评估反映出的短板弱项,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
磅礴力量汇聚,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安顺市办理建筑许可时间由80个工作日压缩至36.76个工作日;获得电力高压报装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获得用水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0.83个工作日,获得用水成本比全省平均成本减少20%;登记财产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5小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安顺市以结果为导向,建阵地,强服务;优平台,强整合;抓队伍,强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一套机制、两类考核、四块重点、四项目标、五个通办”“12445”工作法,统筹推进政务大厅阵地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让企业群众办事从“只进一扇门”到“只到一个窗”的转变,增强办事获得感、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其中,政务服务“变‘到处跑’为‘即时办’,变‘往返跑’为‘异地办’,变‘群众跑’为‘数据办’,变‘进门跑’为‘上门办’”的变“四跑”为“四办”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督导组肯定。良好的投资环境,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 钱凯 摄
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数据共享、系统融通工程,推进服务模式、申报方式、监管方式等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打通国家垂直系统41个、省内自建系统85个,打破各行业系统阻隔,实现用户互认、入口统一、事项办理、结果互用等数据实时共享,支撑不同类型事项全流程办理。截止目前,安顺市电子证照入库种类150多种,证照入库200多万个,证照共享27万多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材料少提交或免提交。
开展作风大整治行动,整治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及“慢落实、不落实、假落实、乱落实”等作风突出问题,全市发现作风问题151个,线索18条,追究责任113人,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推动效能大提升、环境大优化、经济大发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开展“走流程、找差距”体验活动,把准企业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解决各领域存在的准入门槛高、办理事项多、流程复杂、耗时过长等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一线政务服务能力。
跟踪问效,问题为导向,整改促进。安顺市发挥市人大监督作用,由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当地政府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落实,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落实情况。截至目前,对发现的90家企业152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121个,持续整改31个。
同时,安顺市领导干部坚持“开门听政”,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收集企业诉求75个,现已办理60个,正在办理15个。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市、县领导分别带队对400余户规上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跟踪落实惠企减负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开展大督查、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硬碰硬抓问题督查,点对点解企业烦忧,对发现的83个问题进行现场督办,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做到“有难必帮、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提效率、强服务、树诚信……安顺市不断在发展中优化营商环境,在实践探索中调整,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