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还寒。养蜂人马理贵来到”嗡嗡“作响的蜂箱旁,小心翼翼取出一张巢皮,细细端详。“蜂群在秋、冬两季的管理上要费工夫些,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能不能安全越冬,更影响到春天蜂群的群势强弱。”马理贵今年85岁,养了50多箱蜜蜂。1997年,他退休回到大寨村老家后,深觉家乡绿植丰富、野花遍野,完全具备养蜂的条件,便开始尝试养蜂,从最初的几箱蜜蜂到现在的50多箱,现在,马理贵老人的“事业”初具规模,并带动了周边村寨群众的养蜂潮。
马理贵老人的50余箱蜜蜂分布在山上各处
“这是中华蜜蜂,又叫中蜂。这些小家伙们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长,并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适合山区定点养殖。酿成的蜜营养更丰富,加上产量较低,蜜的价格也相对更高一些。”说起蜜蜂养殖,虽已耄耋之年,但老人立刻显出像年轻人般的热情。只见他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小蜜蜂赫然出现在眼前。老人告诉记者,蜜蜂的繁殖期在元旦前后,每年的油菜花开时节,正是身强体健的蜜蜂们大展身手的季节,也是老人最忙碌的时候。
中华蜜蜂
在马理贵老人这里,可以见到最原始朴拙的酿蜜程序。“现在的天气还比较冷,没有多少花开,等花开遍野,蜜蜂采蜜回来后,装满蜂蜜的巢皮便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那便是摇糖。”老人说,摇糖机利用离心力的原理,将田野里采集来的新鲜蜂蜜利用离心率的原理一点点甩出来。天气晴好时,两天可以摇一次,如果遇上连续阴雨,摇糖的频率就会降低。
养蜂是个辛苦的行当,靠天吃饭不说,被蜜蜂蜇也是三天两头的事。尽管如此,老人却满心欢喜。“我和老伴都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养蜂的目的不在于赚钱,而是不让自己闲下来,让心灵有个寄托,能够充分发挥余热,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带动周边更多赋闲在家,上了年纪的劳动力有事干,能干事。”在马理贵家中,有不少关于蜜蜂养殖的书籍资料和各种各式的工具。老人说,随着现在的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和花朵越来越多,每一季花期他都能采收上百公斤的的蜂蜜。因为土蜂蜜的高质量和好口感,现在依托亲朋好友、老顾客的推介,即使处在深山中也有不少人闻讯来购买。
马理贵老人展示巢皮
老人说,油菜花季马上就要到来,他也即将忙碌起来,“趁着还能动就再好好的动几年,过过甜蜜又幸福的日子。”马理贵老人笑靥如花的脸上有岁月的艰辛,更有生活回馈于他的丝丝和顺与甜美。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