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秀区东南面的黄腊乡河滨村,地处邢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核心区,邢江河穿村而过,植被生长旺盛,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色怡人。
乡村美看“颜值”也看“内涵”。近年来,河滨村多次获得“市级文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示范村”、“宜居乡村创建先进村”等荣誉。取得这些喜人成绩,河滨村有着独特的“法宝”——文化熏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百善孝为先”……2月24日,记者走进河滨村绿宝组,蜿蜒的村中小道清扫得干干净净,两旁除了农家田园、微花园,还保留了不少古色古香的民族特色建筑,随处可见文化墙、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宣传标语都出自当地人的手笔。
“这里的村民上至几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小孩,都喜欢书法,不仅是墙上的这些字,还有很多人家习惯自己写春联。”黄腊乡人大主席杨凡曾告诉记者。
杨凡曾介绍,河滨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寨,民风淳朴、文化丰厚,素有布依族传统体育竞技“抵杠”发源地、“雕刻之村”、“书法之村”的美称,村民崇尚文明,热爱文化,青年从小就受到书法、刺绣、傩雕等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其中绿宝组属传统古寨之一,更是民族氛围浓厚,传统技艺精湛。
书礼传承,成风化人。在文明底色的浸润下,村民群众始终大力支持且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去年自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美化提升,文明乡风培元固本,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村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联系村领导到包保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每名干部培育1户示范户、督促2户后进户、帮带3户一般户。”河滨村党支部书记王培海说,村“两委”以“四清两改四严禁”为目标,将全村615户农户详细分类,基础较好的203户、一般的373户、环境脏乱差的39户,在统筹计划年度内30%示范户培育目标任务中,先易后难,不断强化提升。
在宣传发动上,河滨村坚持开好院坝会,干部都做宣讲员,人人搞宣传;创作小抖音,以短视频作品反映创建工作,雅俗共赏,凝聚人心;宣传“三字经”,积极宣传乡政府编写的216字宜居乡村创建“三字经”,发起革除陋习的倡议,强调新理念、新目标。在创建过程中,积极争取乡贤寨老的支持,主动联系在外工作的贤达人士、经商创业带头人等,共同为村寨宜居环境创建提升呼吁宣传、发声发力,营造了积极热烈的氛围。
“我们还将布依族优良传统习俗与创建要求有机结合,发起了‘三必扫’倡议。”王培海解释道,一是“逢节必扫”,充分利用正月间、“四月八”、“六月六”等节庆契机,倡导“一年清洁才是福,四季干净即为康”的宜居理念。二是“婚庆必扫”,引导村民群众在婚庆期间进行大扫除,以崭新的村容村貌迎接客人。三是“白喜必扫”,每当一桩丧事操办完毕,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巷道庭院,保持整个村寨的环境整洁有序。
“这两年村里变化太大了,干部群众经常一起大扫除,整理房前屋后、室内卫生,道路、花坛翻新,拆除老旧房屋,还新栽花草树木美化环境,我们住着身心更舒畅了。”谈起现在的宜居生活,74岁的罗国兴老人笑着说。
文明乡风为底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自觉提升,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相互监督,全村参与宜居乡村创建的热情持续高涨。通过多批次培育示范、督促后进、帮带一般的努力,广大村民逐步从“干部要我做”转变为“我自己要做”“我自己会做”的自主自愿行为,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初衷与目的阔步迈进。(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甘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