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熙暖阳照,希望大地换新妆。宽阔平坦的黄土地上,大片白色是新铺的薄膜,绿意盎然的不只是草树和油菜,还有大葱、白菜、甘蓝、黄瓜在尽展生机勃勃。再近一些,便见西边有人栽葱、东边有人种菜,更远处,铁牛“哒哒”耕地忙。这是4月8日记者走进西秀区大西桥镇蔬菜产业园区看到的一幕春耕春种场景。
“趁天气回润,今天开始移栽,要栽一亩多。但愿栽得早会有好收成,能卖出好价钱。”大西桥镇安庄村村民刘金云和妻子蹲着,用小铁铲在薄膜上戳个洞,小心翼翼地把幼小的辣椒苗种在土里。今年,除了种辣椒,他们夫妻俩还种了5亩大葱和1亩白菜,自家的地不够种,还给别家转包了2亩。“人只要勤快,种地也能挣到钱。”刘金云笑着说。
安庄村人普遍种植大葱也有些年头,且经验丰富。在园区产业路边一块平整的地里,村民汪美琼一个人埋头快速种着大葱苗。因为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今年没再外出务工,而是把自家土地都管了起来,请人耕地,自己种3亩多葱和1亩辣椒。她说:“苗在前段时间都已经育好了,等割了油菜,就可以全部移栽下地。”
“去年就种了七八亩大葱,年前卖得差不多了,就剩这里没有来得及卖掉。”张天中趁着当前大葱收购价涨到2元一斤,请来几个人抓紧采收最后一亩多绿油油的大葱。他笑呵呵地说,一亩最低能收6000斤,按目前的单价算,净赚9000多元,“收完肯定要继续种大葱的,已经种下去三四亩了,还打算种个四五亩。”
再往前走,十余个工人正在贵州亿亩农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忙碌着,补种白菜和黄瓜,浇水施肥,育辣椒苗。
据该公司技术指导肖军介绍,公司今年计划种植100多亩白菜、30多亩甘蓝、70亩大葱、50亩茄子、30多亩辣椒和10多亩黄瓜。为实现高标准种植,公司全部采用机械化耕地,并采用无人机喷洒防病虫害农药,还在70多亩地里铺设了水肥滴灌管网。此外,经过严格农产检测的大批量蔬菜,直供贵阳、广州等省内外市场客户,销售渠道畅通。这筑牢了公司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该公司基地管理人员肖明告诉记者,公司去年进驻大西桥镇蔬菜产业园区,流转连片土地380多亩,以育苗和种植为主业,发展蔬菜产业,并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地务工增收。“我们有固定用工20多人,季节性临时用工量一年要有上万个。光是今年3月份,用工量就是700多人次,每人一天100元,带动力不小的。”肖明说。
安庄村村民陈龙艳是贵州亿亩农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常用工,每当把自家的农活干完,她就会和村里的姐妹们邀约到蔬菜基地务工。“这段时间,基本是天天来,育苗、种菜、浇水,都是100块钱一天。去年到现在,在基地挣的钱有16000多咯!”陈龙艳乐呵呵道。
今年以来,按照全省、全市粮食安全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大西桥镇举全力、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保质保量推进春耕春种春管农业生产工作,坚持守牢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篓子。
据该镇农服中心负责人汪红介绍,该镇按照北部蔬菜、南部粮食进行农业产业规划。在北片区,全力推进省级蔬菜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通过引进农业企业打造蔬菜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在南片区,除种植了2700多亩油菜外,今年计划种植2000多亩水稻、1700多亩玉米、4000多亩高粱,并试点推动玉米、大豆套种。
“现在,正是春耕春种春管时节,我们将做好宣传动员,指导农户开展精耕细作。通过进村入户下田,引导农户种好早高粱、早玉米,做好水稻育秧、蔬菜种植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工作。”该镇农服中心农艺师李云说。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