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热心人、有心人,她用细心耐心真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积极作为,修好驻村工作“三堂课”。
2021年4月,在西秀区区委组织部工作的陈勉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来到鸡场乡鑫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以一腔热情投入到鑫堡村发展中,成为村民们眼中热心而亲切的“陈姐”。
刚到鑫堡村时,陈勉有些不知所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让陈勉很是忐忑,如何融入当地群众,是陈勉的驻村工作“第一课”。对群众保持基本礼貌和工作热情基础上,陈勉选取年轻人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与他们拉家常,了解思想动态,顺带熟悉情况。陈勉说:“现在村里6个自然组的年轻人们都认识我,大的小的都叫我‘陈姐’。我已经加入鑫堡村这个大家庭了。”
过去,村里的年轻人们“爱自由”,听不得干部“拿腔拿调”地讲话,有时还会与村支两委的同志“抬杠”。如今,大家都积极地支持村支两委工作。其中,有的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熟悉归熟悉,能不能为村民们办点事,真正赢得群众信赖,是陈勉的驻村工作“第二课”。
村里小王官组村民反映他们这个组存在供水困难。拖不得、等不得,陈勉心里很急。她多次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商量,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饮用水管道因年久老化漏水影响到村民用水。陈勉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汇报。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小王官组一月内完成了管道更换,实现正常通水。
这件事过后,陈勉和同志们商量,要把工作从“合格”做到“出色”:推动完成全村6个自然村寨饮用水蓄水池清洗工作,为村民饮用水健康提供了保障。
“我没有农村生活工作经历,但我真心在向村支两委同志学习,主动介绍自身情况和对工作的想法。”陈勉还专挑脏、累、重活,以实际行动展示她的坦诚和担当,通过熟悉情况、加深印象,她渐渐对做好驻村工作有了信心。
“老乡们的期盼,决定驻村干部走向。”妥善处理饮水难题后,村民们与陈勉走得更近了。她经常到村民家中、在田间地头与大家沟通,了解村民们各时间节点上的关注点,聚焦工作靶向。在得知鑫堡村甘堡组农户王锦华家预计种植60亩黄瓜和100亩辣椒,急需6万余根竹竿的情况后,陈勉先多方打听,后主动联系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为王锦华拿到免费赠送的竹竿,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驻村后,陈勉乐于做乡亲们的“话事人”“贴心人”。乡间路上,一声“伯娘”,让她彼此感觉亲切;看见推车老人,搭把手,拉一下,能见到质朴的笑颜;遇到谁家有事,帮忙打听或找人咨询,提供点方便,不知不觉间增进彼此感情。
鑫堡村的生态环境、气候和水土成就了当地的优质农特产品——生态二黄姜。但受疫情影响,产品销路窄,村民不愿低价出售给中间商,只好窖藏起来,鑫堡村去年窖藏在姜洞的姜就有50余万斤。村民们“种得出、销不出”,陈勉看在眼、急在心,她暗暗下定决心,把突破发展“瓶颈”作为驻村工作“第三课”。
陈勉积极给村支两委建议,逐级向上汇报,争取在本村开创电商销售平台。在乡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鑫堡村电商销售平台顺利上线试运营。自今年3月29日开通以来,陈勉放弃休息时间,从收姜、打包、装箱、发货到客服、售后,亲自参与每个环节。截至目前,鑫堡村已成交订单2500余单,销售生姜8000余斤,收入近3万余元,惠及鸡场乡“四村一居”近2万余人。
驻村一年来,陈勉参与了宜居乡村创建、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后评估”检查、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积极协调组织村支“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到其他优秀村寨学习发展产业。帮助村民解决涉及法律的相关事务、帮助村民追回土地流转费8万余元。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