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道路两边,绵延的大山翠绿葱茏。水果种植基地,一棵棵桃树挂满了果子;连片的大棚里,辣椒秧苗长势正旺;肉鸡养殖厂内,小鸡活蹦乱跳……近年来,小湾村抢抓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实现产业“多点开花”,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辣椒育苗基地
立足优势 推进产业多元化、规模化
在小湾村卡益组田间,一台大型耕地机正在田间穿梭,为之后的辣椒种植做准备。“辣椒是小湾村的传统经济作物,现在这里种植了140亩左右的辣椒,我们计划在全村种植辣椒430亩。”小湾村村支书秦江山说,小湾村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的辣椒品质不错,很受市场欢迎,但之前多为散户种植,规模不大。
村里采取“合作社+农户+村两委+致富带头人”的方式,向农户流转土地,致富带头人技术管理入股合作社,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助农增收,实现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和种养殖户“三赢”。
除辣椒种植外,该村还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精品水果。据了解,小湾村可开发利用的荒山有2000亩,为盘活闲置资源,该村因地制宜,在荒山上种植桃子、枇杷、柑橘等果树1300亩,在山下种植了2100余亩卡益香米。山上种水果,山下种水稻,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龙家田坝,有一片占地19亩的食用菌基地。当下,正值松茸收获时节,采摘工人们都在大棚里忙碌。
“食用菌基地是2018年建设的,属于村集体产业,有29个棚,种的松茸。”小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魏飞介绍,去年松茸烘干后产量达9100多斤,但销售却不愁。基地一年带动700余人次就业务工,8人长期就业。
近年来,小湾村因地制宜,鼓励引导村民盘活土地资源。同时,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全局谋划,找准产业发力点、优势点,不断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做大农业产业,开拓产业的多元化。
松茸种植大棚,工人采摘松茸
做精做优 推动传统产业专业化
在小湾村肉鸡养殖场,肉鸡养殖户杨海刚刚清扫完鸡舍,正在仔细查看新到的鸡苗。
“每一个环节我都不敢疏忽,管护的好,鸡的成活率就会高一些,卖一批鸡最多能挣四五万元,很考验技术。”杨海告诉记者,肉鸡养四个月就能售卖,由公司提供技术、鸡苗、饲料,他只需要负责管护,公司包回收,扣除各项成本,一年可以收入12万元,不仅如此,养鸡产生的鸡粪,也能作为肥料卖出去。
“这个养殖场占地2000亩,由村里提供土地,农户只需要负责管护好就可以。”据秦江山介绍,为推动全村传统产业专业化发展,村里采取了“龙头企业+农户+村级公司”的模式发展家庭农场。
在鼓起村民“钱袋子”的路上,不仅需要“做大”,更要“做专”。随着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增强农户种养殖技巧,村里针对村两委工作人员、产业组长、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社员、种养殖大户、管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猪养殖、肉鸡养殖及精品水果、优质大米、玉米等科学种养殖技术的培训。
“我们主要是通过开展科技大培训活动,推进科技进村入户等方式,提高农户们的农业技术知识。”秦江山说。
在小湾村水果种植地,会看到即将成熟的桃子已经套上袋子,这也同样需要技术人员指导。
“套袋后的水果颜值高、口感好,去年桃子产量近3万斤,5元一斤收购,经过我们的加工和包装后,最高能卖到10元一斤,因为品质好,很快就卖完了,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魏飞自豪地说。
产业专业化的发展,让群众的增收致富道路越走越宽,也让小湾村依靠农产品,在去年实现村集体增收58万元,仅今年一月,收入就达33万元左右。
精品水果种植地
产业升级 释放传统农业新动能
在小湾村辣椒加工厂的农产品展示柜上,摆放着很多包装好的农产品,其中就有小湾村种植的辣椒、松茸、香菇。
“今年我们的香菇已经全部卖完了,这里还有几袋烘干后的食用菌,是我们特意留下来做样品的。”魏飞说,烘干后的松茸市场价能达到80元每斤,而竹荪则能达到300多元每斤。
据了解,小湾村加工厂在2019年由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投资195万元帮扶资金建设的,拥有辣椒烘干生产线一条,之后,加工厂在前期的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将辣椒加工厂改造升级,新投资20万元增添了工厂化运作“分拣台”,承接猴场镇的辣椒、香菇、松茸、竹荪的烘干、分拣、包装加工,之后,为发展猴场镇蓝靛产业加工,新增设一条加工生产线。
如今,加工厂辐射带动猴场镇专业种植合作社20个,食用菌、果蔬种植基地1万余亩,保证用工人员每日收入不低于70元,巩固建档立卡5户25人稳定增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政策精准到农户、家家门口通大路,在家也能来就业、发展产业来致富;门口路通有路灯、打工回家好开心;领导关心暖人心、生活富裕感恩党。” 这首村民们自编自唱的山歌,淳朴而简洁的歌词,郎朗上口的苗歌小调,生动的展现了小湾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蝶变。
魏飞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猴场镇传统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的蓝靛产业,在加工厂开设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提高蓝靛产业生产加工效率,同时建设小湾蓝靛民俗文化广场,通过“蓝靛”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推广“蓝靛”的品牌效应,深挖蓝靛生产、加工、制作工艺,传承、推广民族特色文化,助力猴场镇的“蓝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修 郭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