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积极主动作为,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指导金融机构切实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金融机构开展企业走访
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49亿元,较年初增加62.11亿元,同比增长9.49%。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79.50亿元,较年初增加40.17亿元,同比增长12.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3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86亿元,较年初增加20.07亿元,同比增长21.9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45个百分点。
市中心支行积极打好政策“组合拳”,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2022年以来,积极加大向上级行沟通汇报力度,争取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向安顺倾斜。向人行贵阳中支申请并获批常备借贷便利业务办理权限,为安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保持充足流动性提供有力保障;开办首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4家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给予1%的奖励,引导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多增31257万元;向金融机构推送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清单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推动农发行安顺市分行申报并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000万元,实现安顺市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积极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限额5.5亿元,支小再贷款限额0.5亿元。
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洽谈
推动精准对接,满足重点领域行业融资需求。聚焦“四新”“四化”、新基建等关键领域,联合市发改委梳理2022年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推送金融机构对接融资,重点支持一批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领域重点工程建设,助推工业突破、城镇提升、旅游提质、农业增效。截至5月末,“四化”贷款余额777.4亿元,较年初增加29.12亿元,今年累放“四化”贷款金额100.34亿元。其中重大工程项目贷款余额34.28亿元,今年累计发放25.8亿元。同时,建立企业名单库,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获得金融支持,2022年以来名单内企业累计获得贷款20.72亿元。
打造两个渠道,“线上+线下”聚力做好企业融资支持。加强安顺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平台推广运用,企业可通过平台向1至3家金融机构提起融资申请,“货比三家”实现线上融资高效对接。平台上线以来,企业注册5772家,发布融资需求1252家,完成融资1313项、金额129.47亿元。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三进三送三促”金融惠企大走访专项行动,主动上门提供线下优质金融服务。2022年累计走访1113户企业,实现结对帮扶230户,新增授信382户,金额合计13.66亿元;开展“万户大走访 首贷惠商家”活动,推送一万户未获贷个体工商户,已累计授信1412户、金额1.66亿元,累计放贷751户、金额8507.63万元。
银行工作人员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降低贷款利率,助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持续降低贷款利率,1至4月辖区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11%,较去年同期下降0.6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39%,较去年同期下降0.53个百分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月末,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7.06亿元,同比增长58.65%,1至5月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4笔、金额1.31亿元。同时,落实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与税务、财政等部门通力协作,联合印发《安顺市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实施方案》,加快留抵退税审核,缩短退税时间,让纳税人尽早获得退税红利。4月以来,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200余笔、金额21.14亿元。指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督导跟踪降费措施落实。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多举措助企业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围绕和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创新“1+N”模式实现集群授信、链上用信,创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核心企业+票据贴现”“核心企业+保理融资”等模式,积极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2022年4月末,全市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7.09亿元,较年初增加2.54亿元。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着力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1至5月应收账款融资金额15.94亿元。
拓展抵质押范围,创新授信方式。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拓展抵质押物范围,4月末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余额2.66亿元,同比增长39.33%;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银税合作,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人信用状况进行综合研判,以税促贷、以贷扶微,截至3月末,银税合作贷款余额6.91亿元,较年初增加1.36亿元。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视频:李铠 丁望望 刘圆 蒋天瑜